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粉蠹虫蛀空全村木屋追踪:穿高跟鞋都能踩穿楼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2日10:27  云南网

  粉蠹虫蛀空全村木屋追踪:村民穿高跟鞋都能踩穿楼板,最毒的农药杀不死蛀虫

  

粉蠹虫蛀空全村木屋追踪:穿高跟鞋都能踩穿楼板

  一村民家的柱子被粉蠹虫啃食一空,柱子支撑不了房屋重量而倒塌 实习生杨帆/摄

  

粉蠹虫蛀空全村木屋追踪:穿高跟鞋都能踩穿楼板

  孙科远展示抓到的粉蠹虫幼虫和成虫

  “不起作用了!不起作用了!”宣威市西泽乡和乐村大竹箐村小组村民赵德政摇着头说,他不准备加固修葺自家的房屋了。赵德政家,由于蛀虫蛀蚀了家里所有的木材,房屋已倾斜变形。

  赵德政家的房屋是被蛀虫蛀蚀的92家之一。这个村小组 ,有200余间房屋都像赵德政家的房屋一样,正在遭遇一种名叫粉蠹的蛀虫蛀蚀,最严重的已倒塌。

  蛀虫把房子咬得千疮百孔

  4月8日,从西泽乡政府下派到和乐村委会挂职党支书的范开广,因工作需要来到大竹箐村小组。一名村民无意中说起自家的房屋不能住了,引起范开广的注意。

  范开广在那户村民家看到,门、窗、柱子、房梁、楼板等,都被蛀虫咬得千疮百孔。敲打这些物件,还发出空响。不论是房屋,还是家具,上面都有很多虫眼,外表看上去还结实的物件,里面被蛀蚀一空,一敲打就断了,掉落出像面粉一样的物质。

  大竹箐村小组住着92户村民350余人, 200余间木房遭虫蛀蚀,除了倒塌和拆除的民房外,都成了危房。

  穿高跟鞋都能踩穿楼板

  村民孙科远家有3间木房,最右边的木楼全部换上新的楼板。换楼板前,因木楼被蛀虫蛀蚀严重,去年第二次发生坍塌,掉下一块2米宽、4米长的楼板。他说,当时,他正在家里往楼上挂玉米,木楼突然塌了,他本能地抓住另一根楼杆,楼板才没砸中他。

  赵德政说:“我们每天做好饭,都抬到外面吃,就怕房屋突然倒了。”赵德政家的两间房屋都有木楼,早被蛀虫咬得遍体鳞伤,支撑房屋的木柱倾斜约20度,支撑房屋的支护木头随处可见。一名村民说,夜深人静时,还能听到虫子在木头里啃食的沙沙声。他一夜要惊醒多次,每次醒来,都要仔细倾听房屋是否有异常声音,来判断房屋是否安全。

  “穿高跟鞋都能踩穿我家的楼板。”李芬雪说,她家的房屋已有4年没敢住人了。她说,去年,她上楼拿东西,一脚就把木楼踩塌。她家通往楼上的木梯已被蛀虫蛀朽。一些村民稍微用力,就从木梯上撕下腐朽的木板。记者小心翼翼地沿着楼梯往楼上爬,村民们叮嘱“小心断了”,双脚踏上楼梯时,心里确实变得不安起来。在楼梯口,看到楼上堆着的一堆土豆已出芽。李芬雪说,土豆是去年放上去的,因为怕把楼板踩塌了,至今都不敢去拿。

  有5户村民已建盖了砖混结构的新楼房,但至今都没有一家具备居住条件。村民说,那些家庭因为花完了钱,出去打工了。

  村里有两处共7间房屋,剩下残垣断壁。村民说,那些房屋被虫蛀后,两年前倒塌了。只有两家重建,其余几家人从倒塌的家里拾了衣物细软,外出务工去了,两三年过去了,他们也没回来过。“回来有什么用,已无家可归了。”

  宣威市有关部门经调查,发现24户人家的房屋因被蛀蚀无法居住,主人外出务工,有19户住在极度危险的房屋中,有17户准备建新房,有5户拆除重建。

  最毒的农药杀不死蛀虫

  孙科远家两根柱子上的蓝色油漆已严重褪色。他说,村民早就发现蛀虫,于是用油漆防治。他们找来最毒的农药敌杀死或敌敌畏,用喷雾器在家里到处喷,结果根本没杀死蛀虫。他们觉得农药没到达虫巢内部,又用注射器将农药注到虫巢,仍然杀不死。后来,一名在外打工的村民搞来一种油漆,说能把蛀虫杀死,但还是没杀死。这些年,村民不再想杀虫的办法了,任凭蛀虫蛀蚀。

  拆下来的木头,集中杀虫处理

  接到范开广的报告后,5月18日,宣威市林业局及下属的林检站派技术人员前往查看,并采集到蛀虫标本,最后得出这种蛀虫名叫粉蠹,是蛀虫的一种。林检站技术人员孙道枢说,这种蛀虫在云南省出现的年代比较早了,只是大竹箐村小组被粉蠹侵害得最严重,这种蛀虫比较难治,但有办法防治。很多村民家的房屋柱子、大梁都被严重损坏,有的开始垮塌,已无法防治蛀虫,只能拆除木头销毁。“大竹箐村小组的粉蠹多年前就存在了,平常悄无声息地破坏木材,没引起注意。最近几年比较严重。”孙道枢说,有两点因素使虫害加重,一是大竹箐村小组的虫口密度大,今年旱情严重,加上气候干燥和温度升高,加速了虫害发展;二是随着当地农村节能改造,房屋里没有烟熏火燎的环境,有助于粉蠹繁殖。

  孙道枢说:“粉蠹会传染。这种蛀虫主要危害成品木材,不危害活林木。大竹箐村小组拆下来的木头,宣威市已不准外运,将集中起来作杀虫处理。”

  重建房屋,但资金短缺

  西泽乡政府的工作人员说,大竹箐村小组的房屋损坏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深,加固处理已不能根本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只有拆除重建。但群众收入低,重新建房的经济压力大。群众明知房屋危险,也只能冒险居住。现在有关部门都在为解决重建问题而努力,但资金短缺,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

  记者杨旭(都市时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