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加油 不加气汽车轻松跑到50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3日02:12  新文化报

  不耗一滴燃油,汽车凭风能和太阳能即可上路行驶,此乃国际顶尖汽车巨头争相研发攻坚的核心技术。日前,长春七旬的赵贵林称,他攻克了这个技术。

  消息一出,不少投资人心存疑惑:如此高端的技术,怎能为长春民间草根所突破?

  近日,赵贵林带着他的爱车,来到本报,详述设计理念。

  研发之路

  “咬定”低碳不放松

  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机动车与日俱增,近些年,人们逐渐将目光放在新能源的利用上。

  76岁的赵贵林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高级工程师。这位与汽车打了50多年交道的老人说:“见证了燃油涨价、能源不足、污染日益严重,如果能研制出一种低碳汽车,将给后人留下一片绿水蓝天。”

  赵贵林称,1986年,刚刚退休的他开始研制理想中的“新能源”汽车,但发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刚开始,利用小型轿车改装,但对每个部件的尝试都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因此,困难远比想象的多。”赵贵林说,直到2006年,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后,终于完成了图纸设计。

  他的设计思路是,在车底盘安装两个风叶,风叶随风转动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运转产生电压,通过变压器转化后,输入蓄电池储存为电能。车顶外部安装一块太阳能电池板收集太阳能,利用太阳能发电。风能、太阳能相互辅助,形成汽车运行动力。

  “车开动后,风速加大,汽车可在行驶中充电。安装合适数量和型号的蓄电池可以保证足够的电量,不用担心能量不足。”赵贵林解释说。

  自称24年搭进480多万元

  虽然面临诸多困难,但令赵贵林鼓舞的是,家人和朋友非常支持他,特别是在经济上的帮助。

  赵贵林称:“20多年来,研发费用已达480多万元,这都依靠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但现在看着这款车能上路行驶,感觉也值了。”

  2008年,在取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一年后,赵贵林在朋友的资助下,买了辆松花江面包车,在郊区的一间车库中开始改装,直至今年2月,虽然尚有一些技术细节有待完善,但这款改装过的“节能车”已可上路行驶。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方网站上,输入赵贵林提供的专利号,发明人为赵贵林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与风能发电互补的汽车”的专利赫然在列。

  横向对比

  比通用公司概念车早两个月

  实际上,钻研这项技术的远不止赵贵林,国际诸多汽车巨头的实验室中,这项技术都被作为核心攻坚的重点,今年上海世博会上,通用公司就展示了一款名为“叶子”的负排放概念车,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环保节能效果。

  与通用公司相比,虽然某些技术仍有待完善,但在同一理念下,赵贵林研制出的“节能车”,比“叶子”全球首次露面早了两个月。

  近日,赵贵林带着爱车来到本报。

  从外观看,这台由松花江微型改装而成的节能车,顶端固定了一块太阳能收集板,风能收集系统被固定在车尾的底端。内室中,一个蓄电池和一个电机裸放在后座位置,而中间连接的电线,大多裸露在空气当中。

  “下一步,我们准备制作一个兜风板,安装在车的尾端,这样可能效率会更高。”赵贵林说。

  升级之路

  许多细节有待完善

  在展示过程中,虽然时速可以轻松达到50多公里,但一段约45度的坡路却险些将其难倒。因为明显动力不足,朋友们上前帮忙推助。“现在爬坡也有点困难,但这主要是电机的问题,这种升级不会有太大难度。”赵贵林说。

  草根发明家的得意之作,业界如何评价?记者昨日致电多位汽车领域内的专家,其中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虽然我没有见到这台车,但从描述的情况分析,它的理念与全球最新汽车技术同步,但关键是,如果个中一些技术过于粗糙,那这款车将只能停留在概念车这个阶段上,很难推广成为大众适用的交通工具。”

  “可以理解的是,与国际汽车巨头相比,毕竟草根发明家没有顶级的研制团队和雄厚的资金支持。”这位专家说。

  “技术上的粗糙之处可以完善,如何推广也是个问题,我希望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投资,毕竟这是件好事,能够造福子孙的好事。”赵贵林也坦言。

  本报记者 窦仲 实习记者 祝业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