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知道在哪里吗?渝中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3日03:24  重庆时报

  

知道在哪里吗?渝中区
昨日,渝中区老鼓楼遗址发掘现场,工人们正在对老鼓楼遗址进行发掘工作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石涛 摄
知道在哪里吗?渝中区
砖块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西窑城砖”等字样

  这项发现有望成为今年中国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本报讯(记者 赵伟 蒋林) 昨日,巴县衙门的老鼓楼遗址上,一座古代夯土高台建筑依稀可见昔日的雄伟气势,市文物考古所经过20多天的考古发掘及反复论证后,惊喜地向我们证实,这竟然是近800年前抗蒙山城体系的指挥所——南宋兵部尚书余玠的帅府所在地。

  旧城改造挖出800年前“古砖”

  去年,渝中区危旧房改造工程拆迁施工过程中,在解放东路巴县衙门片区发现了一处疑似城墙的遗迹。随后,渝中区文管所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竟然有了意外发现:“当时,发现墙砖上竟然有‘淳祐乙巳’的铭文字样。”渝中区文管所表示,淳祐乙巳也就是1245年,当时正是南宋时期。

  那么这里是不是之前苦苦寻找的南宋重庆城呢?今年3月下旬,我市的文博、建筑专家都到现场进行了考察。但是遗址上部分被大量建筑垃圾覆盖,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宋代夯土高台建筑浮出水面

  “4月26号我们正式对建筑遗迹和周边进行了文物调查。”市文物考古所副所长袁东山说,初步推断此处是宋代建筑遗址,于是4月27号考古队进行了小规模试掘。

  试掘的结果让考古队员惊喜不已,原来之前发现的城墙竟然是宋代夯土高台遗址: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森严,根据这个高台可以判断,这个建筑肯定是等级较高的官式建筑。

  “29号的时候我们马上向文广局提出申请进行抢救性发掘。”袁东山兴奋地说。

  证据指向余玠帅府

  随着考古发掘,以及古籍记载余玠的帅府建于“金碧山下”等证据,经过我国知名考古专家前日的鉴定后,昨日,市考古所公布:这里就是他们一直苦苦寻找的,南宋挂任兵部尚书,也就是相当于现在国防部长的余玠的帅府。

  当年这是最高建筑 内部用黄灰沙土层层夯筑

  所谓夯土高台建筑,就是将土一层层地夯实,外部四周再用砖墙砌起来,最后再在这个高台上修楼房。

  遗址现存平面略呈方形,东西宽24.7米,南北残长24.3米。当年这里背靠金碧山,面前就是滔滔江水,根据森严的等级制度,四周都不会有高出这个高台建筑的建筑物。

  昨日,我们来到考古现场时,高台建筑的内部以黄灰沙土层层夯筑起来,夹有小型鹅卵石,夯土上的夯窝还清晰可见,四周砌筑护坡墙体。

  护坡墙基础是大型长条石块,墙体以青砖砌成。这些青砖比现在建筑使用的砖都大,重量可达到每块10多斤。

  今后可能成为古代遗址公园

  “这个高台建筑规模宏大,纪年明确,是迄今为止主城区发现的等级最高、价值最大的宋代建筑遗址。”市考古所表示,此次发现对研究川渝地区的古代建筑、重庆城市沿革以及南宋抗蒙战争具有重要价值。

  市考古所副所长袁东山还说,这一发现将有希望成为今年中国的十大考古发现,也有机会冲击“国保”(即国家级保护单位)。

  考古专家表示,余玠的帅府作为地面建筑能够在城市中心历经近800年的风霜保存至今,在全国范围内都不多见,所以,他们建议可以将此以古遗址公园的形式,打造重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新亮点。

  正是它的利用价值 让它近800年都没被拆掉

  在夯土层里,我们还看到夹杂其中的瓷片。专家分析,这些瓷片包含了宋代涂山窑系的黑釉、彭州窑系的白釉等。整个夯土高台并不完整,一些地方还插入了钢筋水泥等。

  专家说,遗址上部堆砌的青花瓷片及打破高台建筑的现代房址显示,该遗址废弃后,明清至现代遗址有所利用。袁东山说,有些居民将高台的一面用作房屋的一面,只需再建三面墙就可成房屋。正是可以被利用,才让它经过了近800年的历史都没有被拆掉。

  “这个高台建筑本身可能不会发现文物。”市文物考古所表示,但是不排除四周存在“窖藏”的文物。他们还将继续进行考古发掘。

  余玠的故事

  南宋末年,宋蒙战争爆发后,蒙古军队集结几十万人进军川蜀之地,淳祐(1242年)余玠以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身份来到重庆,广纳贤才,修筑工事,恢复经济,安抚民心,统率十万军民到合州修筑钓鱼山城;又在三江沿岸山险处筑10余城。入蜀当年,便赢得了与蒙古军大小36战的初步胜利。

  后来,他成功打破蒙军迅速灭蜀后顺江而下的计划,并在1252年晋升为兵部尚书。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