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职场冷暴力多数法院难化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02:52  北京日报

  随着《杜拉拉升职记》热映,职场即战场的观念深入人心,而职场中嗅不到硝烟的“冷暴力”也是如今越来越多白领遇到的尴尬难题。据智联招聘网上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劳动者遭遇过“冷暴力”,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院没有受理过一起以“冷暴力”为诉由的劳动纠纷案件,难道法律管不了“冷暴力”吗?

  职场 冷暴力 80后首当其冲

  个性鲜明的80后一代成为职场冷暴力的最大“受害群”,在智联招聘调查中,表示遭受过职场冷暴力的群体集中在二三十岁的年龄段,占总数的75.5%。调查显示,“冷暴力”主要来自领导和同事,常见形式有不受领导重用、被打入“冷宫”,以44.7%的比例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拼命工作,升职和加薪却总是轮不到自己,比例为41.2%;还有就是被别人忽视,像是“隐形人”,或是得罪了同事们,成为“公愤型人物”,比例为41.2%。

  遭遇“冷暴力”后,劳动者容易出现焦虑、迷茫、信心大幅受挫、疲惫不堪的感觉,但只有两成劳动者表示会主动争取正面沟通,其他的则以坚持忍耐,直接离职,以冷制冷、以暴制暴等手段“反击”。可见,无论何种形式的“冷暴力”,不仅打击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也会对单位产生负面影响,内耗着实不小。

  大部分 冷暴力 不归法院管

  记者采访了海淀法院专门审理劳动纠纷案件的陈昶屹法官,他介绍,由于“冷暴力”的特殊性,所以无论是劳动法还是劳动合同法,都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因此目前不能作为正当诉由起诉用人单位。

  对于领导“脸难看”、“穿小鞋”等“冷暴力”,陈法官说,领导或同事的情绪、态度,归根结底是一种人际交际关系,不属于法律关系,因此法律无法干涉,即使法院判决劳动者胜诉,也不可能强制执行领导或同事和颜悦色。而且“情绪冷暴力”如果是严重的、持续性的,劳动者还需证明因此受到伤害,取证困难也造成法律难以监管。

  当然,如果领导有频繁调动劳动者工作岗位、“故意刁难”导致劳动者不能完成工作任务等行为,是领导或同事通过“暴力”手段,表达出了“冷漠”,而且显而易见违反了劳动合同法或者民法,伤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法院就可以受理。

  专家支招化解职场 冷暴力

  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秘书长关长海认为,应对职场“冷暴力”,积极调整个人情绪和加强交往能力才是关键。“学会适应社会,不要招致无谓‘暴力’。”

  首先要正确对待“冷暴力”,莫使矛盾进一步升级。采取消极回避的人,认为挺一挺就过去了、忍忍算了,其实这样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在思想上正确看待压力,汲取经验和教训,寻求多种变通方法等;以积极心态处理好人际关系,要学着发现别人的优点,舍得赞美别人。

  另外,“冷暴力”是一种心理战,所以劳动者要加强心理防线建设。豁达开朗、乐观幽默的个性可以有效帮助问题的解决,要会换位思考,试着站在别人角度审视自己,或许你的领导或同事只是用“冷淡”来提醒你,要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足与缺点。

  关长海还提醒,积极主动融入团队中,也是化解“冷暴力”的很好方法。员工关系部门或者工会开展的文体活动可以为劳动者搭建交流的平台,劳动者在参与活动中可以互相了解,消除隔阂,融洽关系。本报记者 高健 RJ210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