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里装着群众,权力才会谦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08:17  南方日报

  洪普清

  网络问政在佛山再掀热潮。继市党政领导网上对话网民后,佛山市再辟网络问政渠道,市纪委监察局联合有关部门,每月安排一个与民生关系紧密的市直部门领导在市政府网站以“对话民生”为主题,接受网民的网络问政。

  网络问政已不是新鲜现象,但这一轮网络问政呈现的两个亮点很值得关注:一是由纪委监察部门组织,着重加强全程监督;二是紧扣民生主题,着力破解民生痼疾。从首轮举行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负责人与网友对话情况看,体现了这两大亮点,受到网民的热捧,提问热烈并事关民生。但据媒体报道,也存在部门领导应对网络问政技巧不足,对一些焦点问题避而不答等问题。而据笔者长期对各地网络问政的跟踪和观察,各场网络问政或多或少存在问而不答、答而不实,重表态轻实质的问题,甚至将网络问政变成歌功颂德的“秀场”,甚至有些领导摆起架子、态度傲慢引发网友不满等。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通过网络听取和回应最直接的海量民意是百利而无一害之事,既可以照民意之镜明施政之得失,出现失误及时纠正和补救,更可以察纳雅言,循民意之道信马游缰。温总理在今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的“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之言掷地有声,但在现实中能坦诚接受批评的官员又有多少?凤毛麟角!许多官员怕批评、听不惯批评,不愿接受网络的监督,将网络问政仅当作个人形象的点缀,利用手头掌握的对网友提问问题是否回答的权力,仅回答能评功摆好和对个人形象有利的“伪提问”,骨子流淌的是权力俯视的思想,不把民众和网民当作平等沟通对象,更遑论真心实意解决民困。当网络民意触及官员的切身利益时,有损官员形象时,某些官员甚至采取行政手段极尽打压之能。

  究其原因,是部分官员潜意识里的传统权力思想作祟。中国传统社会依靠宗法制和专制统治,奉行法家思想,行权力神秘主义,靠信息垄断和暴力管制治理,以家长式和父母官形式代替百姓做主。习惯信息不公开,把公共决策当作官员自家事,政治运行缺少甚至拒绝民众参与,更别奢谈听取民意。官方的宣传长期以来也是一种单方面的灌输,缺乏互动式沟通,民众意见的分量微乎其微。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众获取信息途径更多、更快捷和方便,获得的信息量呈几何级递增,民众的意见表达更加容易,“人人都成为表达者”、“人人都是传播者”、“人人都是记者”,政府垄断信息越来越难,并越来越难于无视民众的意见。网络时代是民意表达的狂欢,促使官员转变管制思维,推动政府由管制向善治转型。

  善治政府是中国政治转型的必经路径。世界银行提出,衡量一个政府善治的主要标准是法治、透明、责任、回应、有效、参与、公正等。在向善治政府的转型过程中,网络问政将起到一个特殊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善治政府的某些特征,如透明、回应、参与等,必须依靠网络问政手段的制度化,不断改进和提升,回归到进行民意沟通、破解民生疾苦的应有之义。网络问政作秀化只会毁了这个绝佳的沟通平台,民众雪亮的眼睛和网络的直率表达,也注定不能让作秀者得逞。

  网络问政,问的是政,考量的不是官员应对网络民意的技巧,不是言语的华丽,而是民众拿着放大镜,在审视政府和官员对民意的态度、对民众的感情、以及官员对权力的态度。惟有心中装着群众,让民主、法治、自由、平等、透明、责任、民本等普世价值和现代文明理念植入脑中,渗透到潜意识中,甚至融化在领导干部每个思考的细胞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变成无条件反射,权力才能谦逊,才能真正汲取民意,真心实意解决民困,在面对网络问政时候,才能直面民意,恰如其分地回应民众的任何拷问,最终真正赢得民意。这是作秀者不愿、不能也永远做不到的,因为真正的谦逊是装不出来的。我们惟愿如此,同时,更渴望权力向民意低头的美好愿景早日实现。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