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破译四黄中学的“成功密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08:37  汉网

  

破译四黄中学的“成功密码”

  ▲校长谈宇国担负着一个班的数学课和一个班的班主任。记者 金振强 摄

  

破译四黄中学的“成功密码”

  ▲四黄中学有三对夫妻老师,把家安在学校。记者 金振强摄

  

破译四黄中学的“成功密码”

  特级教师张广德

  本报特邀专家张广德武汉市教育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老教授协会常务副会长。

  1963年开始从教,历任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校长、武汉市教科院教学研究室主任、武汉市教科院顾问、湖北省督学,至今仍坚守在教育教学一线的省特级教师、武汉市管专家、市劳模。

   您如何看待四黄中学创造的教育奇迹?请点击

  http://bbs.cnhan.com/viewthread.php?tid=916173&extra

  记者 周锐通讯员 吴才源

  一流的生源 + 一流的师资 + 一流的设施 = 一流成绩。这是眼下,大家所公认的名校定律。

  对于四黄中学而言,名校必需的三大条件,它一样都占不上,可是它也有一流的成绩,成为老百姓心中的名校。可以说,四黄中学以草根的革命方式,打破了名校定律。

  作为一所“一穷二白”的乡村学校,四黄中学何以能异军突起,在武汉这个教育重镇打响名头?连日来,记者三下“四黄”实地探访,并邀请武汉市权威教育专家张广德(特级教师、原省督学、市教科院教研室原主任)一起前行,希望能还原一个真实的四黄中学,破译四黄的成功密码。【专家破译】

  镜头一:校长教数学、当班主任

  四黄中学的校长谈宇国今年46岁,是个土生土长的四黄人。师范毕业之后回到四黄小学教书,1995年调入四黄中学。从普通教师干起,一步步升到校长。

  谈宇国有句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和很多校长不同,谈宇国即使当上校长后,仍坚持亲自带班上课。现在,他是八(4)班的数学老师,每周7、8节课。无论校内外有什么活动,学生的课他一节都不会落下。有时外出开会学习,时间有冲突,他要么提前把课上完,要么回来迅速补上。学生的作业,他和普通老师一样亲批亲改。

  同时,谈宇国还亲自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管理班级大小事务。一人做两个人的事,但在绩效工资考核中,他却坚持只拿班主任津贴,行政津贴分文不要。

  按谈宇国的话说,领导就是要带头多做事,不能既吃肉又喝汤。也正是如此,谈宇国1995年从四黄小学上来时就是小教高级职称,调入初中自动转为中教一级。15年过去,他还是中教一级,职称上没有一点进步。

  “谈校长教书是把好手,大家都服气;他做人做事,大家更服气。校长在前面做出了样子,我们中层干部还有什么话说呢?”

  据后勤主任杨志勇向记者介绍,学校除了谈校长以外,没有副校长,只有四个中层干部,人人带班上课:教导主任龚旭宇带八(1)班、八(4)班物理,任八(1)班班主任;政教主任彭恩宝,除了带七(5)班的数学,还带3个班的劳技;工会主席李杰带九(4)班、九(1)班的物理,任9(4)班班主任;杨志勇自己带七(2)班的语文,同时还带三个班的历史与社会。

  这四个中层干部,同样都只拿课时津贴,不拿行政津贴。

  【专家破译】

  

  好的学校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凡是好学校,必有一个懂教育、善管理、带头苦干的好校长。

  谈宇国数学教师出身,并长期坚持在一线上课当班主任,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想改变学校面貌的校长,是一个讲大局、清正廉洁、敢于向困难挑战的校长。其人身正,上行下效,培养出了一个过硬的领导团队,这是一个学校能办好,能打硬仗的基石。

  镜头二: 研究生甘愿待在乡下

  郭疆蓉是四黄中学唯一一个有着硕士研究生学历的老师,2008年招考进的四黄中学。她的老公现在武昌一家律师事务所上班。周一至周五,郭疆蓉住校,双休回武昌与丈夫团聚。尽管工作和生活很不方便,但她非常满意现在的工作。

  校长谈宇国向记者介绍:“局里领导几次找她谈话,想调她到城关的高中去教书,几次工作都没做通。”

  “我哪也不想去,我就想在这里!”郭疆蓉的态度很坚决:“在这里工作起来轻松愉快。”

  郭疆蓉考研之前,在天门和潜江各教了两年书,有一定的工作阅历。

  “以前的学校,老师看到领导就像遇到监工,生怕自己做得不好,会挨批扣钱。老师在这种心态下总是板着脸盯着学生,怕他们闹出事来,师生关系也紧张。”郭疆蓉说。

  “谈校长没有架子,对我们就像老大哥一样关照爱护。早晨,我们老师有时候忙着辅导学生忘记过早,谈校长亲自从家里给我们送早点到教室。老师平时都住在学校里,本地同事对我们这些外地老师也很好,遇上逢年过节,本地老师会挨个请我们上他们家去吃饭。”

  “在这样的环境,我们这些外地老师早就把自己当成四黄人了,把这儿当成了自己的家了!为自己家做再多事,有谁会觉得累呢?”

  郭疆蓉现在带着八(3)班、八(4)班的英语课,比正常的三个班学生还多。她每周还有三次对九年级的英语薄弱学生补习,二三十个学生从七年级的基础开始补,每次一个半小时。

  “一家人不分份内份外!今天,我帮别的学生补差培优,明年我教初三,其他老师也会来帮我!”郭疆蓉觉得这太正常了。

  “我刚来的时候,跟在以前的学校一样,对学生很严肃,学生们没事都不怎么敢跟我说话。适应了这里的环境,我换了一个心情,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学生都说现在我从老师变成了大姐姐,他们有什么心里话也愿跟我讲。师生关系近了,我自己更是越干越轻松,越干越开心。”现在,郭疆蓉完完全全融入四黄中学,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四黄人”了。

  【专家破译】

  老师有愉悦的心情,工作起来才能投入,这样才能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愿学乐学,是学出好成绩的基础。在这里,我们要看到校长谈宇国“以人为本、以情动人”的管理技巧,这比一切规章制度都管用,都要高效。

  镜头三: 老师家属帮学生洗衣

  四黄中学现有42个老师,黄陂籍的38人,外地4人。

  四黄中学的老师和附近的村民连得很紧,他们接手的本乡本土一茬一茬的学生,总能扯上这样或那样的亲朋好友关系。

  “教这些孩子就像是教自己的孩子。我们要是不把这些伢教好,我们走在村湾都抬不起头。”谈宇国说。

  四黄中学教学区和家属区在一起,没有分开,学生在老师家吃住是四黄中学的一景。开始,住在老师们家里的学生,多是和老师有亲戚朋友关系的学生。学生功课忙时,家属也帮他们洗洗衣服、被子什么的。后来,学校学生规模上得太快,找不到地方住,只能往老师家里挤。

  武湖农场肖先生的儿子和几个同学在谈校长家里已住了快一年了,儿子回家经常向他念起谈校长一家的好。孩子告诉他,谈校长的爱人经常跟他们聊天,有时还帮他们洗衣服洗袜子。每日三餐,每次中、晚餐有鱼有肉,最少也没低于5个菜。而谈校长和他的家人,总是在学生们吃完之后才端碗。孩子一日三餐,一个月又吃又住,伙食费350元。

  四黄中学老师身上的那股工作狂热劲让人感动:学生每天6:45晨读,班主任6:20左右都到了班级;老师下课了总是留到下节课铃响前才离开,课间,他们就在班级转,以方便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学校晚自习不安排老师授课,经常可以看到好几个老师在教室辅导学生;中午,辅导学生晚了,老师忘了吃饭,家属会把饭送到教室来;每天晚上,没有特殊事情,老师们总是自觉留到办公室或教室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备课,然后和学生一起下晚自习,离开教学楼。

  正是老师们不计成本的投入,让一茬又一茬的学子成人成才。

  “我们这些乡下的孩子,唯有读书才能走出去,四黄中学寄托着我们走出去的希望。”周边的乡民如是说。

  周围的乡亲对学校有特殊的情感:周边停水了,村民首先往学校送水;一些小混混想寻衅滋事,还没靠近学校就被村民赶跑了;有人看中学校这块市场,想摆几张台球桌,开个游戏室,结果校方反对,众村民也不乐意,齐齐上门做工作,于是台球桌撤走了,游戏室关了门。

  【专家破译】

  四黄中学有一种家的特质,这个大家庭形成起源于他们的“桑梓情怀”。最初,老师们忘我的付出,是源于“生于斯、长于斯,无愧于斯”的内心驱使。后来,它慢慢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校园文化。同在一个校园的家属,长年累月与老师和学生在一起,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其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四黄中学的老师职称不高,但是教学热情高,“以勤补拙”,最终爆发出的群体教学能量不小于任何一个名师。

  第1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