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黑龙潭的水 千年的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09:24  生活新报

  

黑龙潭的水千年的谜

  今年的干旱导致黑龙潭公园清水潭的水位下降 本报记者 潘力 摄

  “两水相交鱼不往,一桥横断水色殊”,这就是昆明北郊黑龙潭公园千年以来的奇景。奇景的谜底尚未解开,近年来公园内清水潭和浑水潭水质不停变化,加之这几天清水潭的小部分水面又开始变浑,更是给公园增加了几分神秘色彩。近日,云南地理研究所的专家首次在水中放置了进口科研仪器,对水文、水质变化等进行测量,意图解开公园水潭频频“变脸”之谜。

  素有滇中第一古祠之称的黑龙潭公园,一直是昆明老百姓最喜欢的休闲好去处。在《汉书·地理志》记载:“益州郡滇池县西北有黑水祠”,即当时的黑龙潭道观。之所以称之为黑龙潭,是因为传说云南龙王黑龙的龙宫就在此,这里的潭水又终年不会枯竭,为此,早在唐宋年间,老百姓就经常来黑龙潭求雨。在老昆明的传说里,还有一段林则徐在此为民求雨的佳话。虎门销烟后,林则徐赴云南任云贵总督,一年,适逢大旱灾,林则徐到了黑龙潭,不烧香,不祭祀,只大声喊:“黑龙,黑龙,你听着,我是云贵总督林则徐,你是云南都龙王,你栖息在我的辖地,必须听我的号令,现在黎民百姓深受干旱之苦,我命令你马上兴云降雨。”话刚说完,天上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

  除了这样的传说,公园的奇景更是吸引了不少游客。黑龙潭分为相通的两池水,中间以石桥为界。其中,深的一边是清水池,面积约600平方米,水最深处约15米,水质清波照人;浅的水池面积为2600平方米,水深不到一米,水质浑浊。站在桥上一看,两池的水泾渭分明,甚至连两边池子里的鱼都不相往来。

  千年的黑龙潭一直如此,两潭水各守着自己的“本色”,直到近几年,池水突然频频“变脸”。先是前年2月,清水潭的水质逐渐泛蓝,而浑水潭的水则慢慢变黑,同时伴随的奇怪现象还有两潭水里的观赏鱼大量死亡。一个月后,一向浑浊的浑水潭突然变得清澈见底,再随后,两池水又逐渐回到往日的颜色;今年3月17日,清水潭又在一夜之间变得浑浊不堪,水的颜色甚至比浑水潭还要浑。同样,在没有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几天后,清水潭又重现往日的清澈;这几天,清水潭的水位则开始持续下降,在下降了将近20厘米后,清水潭的一部分水面又开始变浑……

  进展

  进口仪器探黑龙潭岩溶泉千年之谜

  黑龙潭公园水池频频“变脸”也引起了云南省地理研究所的注意。在该所提交的一纸《关于在黑龙潭公园清水潭放置CTDP300水质多参数记录仪、RG2-M雨量记录仪的请示》写道:“近年来,黑龙潭泉水曾发现突发性污染事件,虽然事后都开展了相关的调查研究,但污染物来源、地下传播途径等关键问题迄今还悬而未决。”因此,研究所特意花6万元从澳大利亚进口了这两台科学仪器,意在通过观测泉水温度、水位、pH值和电导等参数,对地下水的水质变化进行监测。

  近日,研究所的刘宏老师表示:“通过这段时间的记录来看,水位下降最多的时候达到了0.5米。”他说,黑龙潭水属岩溶地下水,其特征该区域有大量的石灰岩,而石灰岩上有溶洞或裂缝,覆盖溶洞的土层比较薄,正为如此,污染物很容易沿着裂隙到达地下水的管道,导致潭水容易受污染。因此,研究所放置了水质多参数记录仪,这项仪器可通过传感器把数据读出来,能观测到水的瞬间变化。目前,研究所初步计划连续观测两年以上,分析研究含水层和污染物反应提供的数据,找到一些可能存在或潜在的污染物,得出黑龙潭水质的一些变化规律,这可能会解开2008年黑龙潭大量鱼猝死事件以及黑龙潭两水潭“变脸”的一些谜团。刘宏还表示,只有用科学的测量、实验与分析,彻底弄清该泉水的补给方式、污染物、含水层特征等问题,才可能真正解开黑龙潭泉水千年之谜。

  与此同时,黑龙潭公园也呼吁,希望更多从事地质研究、水文监测、地下水研究、环境监测、地质勘探等相关专家,就黑龙潭池水“变脸”原因发表各自的观点和意见,以尽快为春城市民解开这一神奇现象之谜。

  猜测一

  地壳移位导致清水变浑

  千年各守本色的两潭水近几年来怎么会频频“变脸”?一时间,各种传言四起。网络上很多网友纷纷猜测,这是不是地震来临前的异常征兆?可几次水质变化后,昆明也没见发生地震;又有人猜测,前年两池水“变脸”时,观赏鱼曾大量死亡,因此极有可能是有人故意在水中倒入含有色素的毒药,可公园工作人员基本排除这一说法。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昆明园林历史文化专家石玉顺认为,是由于地下断层导致分水奇观和池水“变脸”。“黑龙潭公园的两潭水是依照八卦阵而布局的,古人巧妙地利用地质特点,并设计建造了两潭水。”石老先生说,在黑龙潭公园地下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断层,北起花鱼沟,经黑龙潭至白龙潭至蓝龙潭、墨鱼龙潭,最后延入市区。而且,这条断层向西倾斜,断层带内不胶结,断距在200米以上。其中,断层上盘出露的地层是二叠纪灰岩,下盘出露的是致密的玄武岩,而雨水和地表水沿灰岩裂隙下渗进入断层带后,由于承压作用,自然上升形成上升泉,这就是清水潭的水源;而浑水潭是玄武岩风化壳中流出的下降泉,由于泉水流经玄武岩风化壳,把壳中的铁质和泥沙带出,所以水色红褐而浑。加之两潭流量大体相当,所以古人巧妙地利用它们的天然特点修建横在两池水中间的玉带桥和暗沟,最终就形成了玉带分水、一清一浊的奇观。而每次水潭水质变化时,是因为地壳变动移位,导致原来的清水浑水进水管道发生变化,导致流进浑水潭的是由其他水道而来的清水,而流进清水潭的是以前的浑水。待地壳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后,两池水则又继续恢复到最初的本色。

  [1]

  猜测二

  地震放炮致池水“变脸”

  从事环境监测工作的李先生则有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石老先生的观点或许能解释黑龙潭水缘何一清一浊,但清水变浑却另有原因。“在自然条件下,一个水潭的水质如果有明显变化,是可能由其他地方地质运动造成的,如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后,都可能出现清水变浑。”在昆明市环境检测站工作的李先生举例,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的大规模海啸,就曾导致其波及地带的水质由清水变浑。同样,在地壳或断层运动后,影响到地下水也可能会出现清水变浑浊。另外,一些人为原因,比如放炮等作业也会影响到水质的变化。因此,黑龙潭水最近频频“变脸”,李先生认为,可能与外界条件有关,如其他地方发生地震波及到昆明,或黑龙潭公园附近有从事炸石、采矿等作业。

  猜测三

  今年“变脸”源于干旱

  而公园文主任介绍,在最近的水潭水质变化历史中,2007年3月27日,清水潭也曾出现过变浑,并持续了4到5天,且水位也有下降,但后来都恢复了原样。上世纪80年代,清水潭还曾出现过干涸的现象,约有70%-80%左右的池面全部干涸。至于今年3月18日清水潭一夜之间变浑,文主任认为,与今年全省遭遇百年罕见的大旱灾有关。“持续干旱造成地下暗河突然出现地质反应,某一段塌了。而水潭的地下水是流动的,所以,当倒塌的最初几日,水流中携带了不少泥土,水质就会变浑浊;但等把倒塌下来的泥土冲走后,水又会慢慢澄清了。”文主任说,同样是由于持续干旱,导致地下水的补给不足,因此,清水潭的泉水向上涌也自然会受到影响,其表现出来的就是水位下降。

  本报记者 毛翠 实习生 杨印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