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写在田野上的诺言—记团风县沈家大湾村党支书杨行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4日20:50  荆楚网

  荆楚网通讯员童钟鸣华慧春王辉

  “老百姓的事就是头等大事。我不会贪占一分一厘钱,清清白白当'村官',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做事。工作做不好,我就对不起已故父亲的教诲和期望,也对不起家人和自己的良心,更对不起乡亲们的信任。请大家监督我。”2008年11月8日,杨行江第三次被村民高票推选为村民委员会主任时,向村民们掏出肺腑之言。

  4月7日中午,艳阳高照,团风县回龙镇沈家大湾村田野上禾苗青青,生机盎然,山林葱郁,白鹭栖息繁衍,好一方"世外桃源"。

  "杨书记上任后为我们村民做了不少实事、好事,当初我们选他选对了!"二组村民张怡前和爱人正在地里移栽棉花苗,说起村里的变化滔滔不绝。

  张怡前农闲时开着一辆正三轮车外出做点小生意,以前一下雨他就为车子进出叫苦。

  "这路真是修得太好了!"张怡前说,"小伢们再也不要大人背着、踩着深泥上学了,人和车子进出方便多了。"

  整修8口山塘,兴建4座提水泵站,昔日"望天收"如今旱涝保收;

  修通3条通组公路,村民出行不再发愁;

  实施"富民计划",家家户户种树植绿,养猪养牛,庭院经济生机勃发;

  发展沼气,推行绿色生态能源;

  引进万只鸡场,村集体经济有了"孵化器"。

  ……

  2008年月11月,57岁的杨行江高票当选沈家大湾村民委员会主任,第三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不负乡亲们的重托,履行上任诺言,带领村民脚踏实地地拓展富民之路,向村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村民的拥戴。

  三度"出山",他是村民离不开的"主心骨"

  年近六旬,身板硬朗,行走如风,经历丰富,思路开阔,行事干练,更有一腔眷恋故土、回报乡亲的朴素情怀。

  这是杨行江给人最深的印象。

  父亲杨文安是村里的老书记。父亲和前辈们的言传身教,让杨行江一路成长:1971年入党,曾任大队民兵连长、大队党支部副书记,1985年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他忘不了村民对他信任的目光,勇担重任,为全村发展竭尽全力。

  杨行江头脑灵活,不甘平庸,敢为人先。1986年他辞职创业,承包了村里濒临倒闭的小织布厂,12台铁木机轰鸣,给沉寂的乡村带来生机与活力,每年向村里上交一笔承包费。

  因待遇差,沈家大湾村党支部书记一职数年空缺。

  1989年4月,危难之际,党组织和党员的信任,选举杨行江再度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为改变村里贫穷落后面貌,他一边为村里大事操劳,一边苦心经营村办织布厂。1994年5月,杨行江以个人名义筹资30万元,购回武汉新华毛巾厂一批闲置设备,村办企业焕发生机,吸引87名村民就业,年增收26万多元。

  "树从根发,人从心发。"这是杨行江信守的人生准则,他乐善好施,每年底悄悄地交给村里1万元钱,资助村里的困难户、五保户生活。村民刘文清的儿子无钱上小学,他送去200元,并继续资助;他为村民沈年生支付电费,王水池爱人患病,他悄悄送去100元……

  在第二次担任村支书6年期间,杨行江为村里垫付资金7万元。村里变压器坏了,他掏钱维修;村里公务开支无钱他垫付;村里公粮款、水利任务大,他替困难村民垫交……得到他无私帮助过的村民已记不清。

  杨行江两个儿子先后考取了复旦大学和南京大学,在村里成为佳话。1999年大儿子杨爱斌大学毕生后,生病需做手术,杨行江只好辞去村支书职务,放弃生意红火的织布厂,和爱人一道陪伴大儿子治疗和康复。

  2003年,杨行江因"能办企业"被黄冈雅比家用纺织公司董事长选中,从千里之外的上海将他请回,聘为所属陈策楼聚星毛巾厂厂长,工作得心应手,年收入3.5万元。

  杨行江身在村外,心系村民,他将30多名村民带到了身边就业。

  不管身在何方,质朴、能干的杨行江走不出村民关注的视线。2008年底村级换届选举时,杨行江成为村民们“锁定”的对象,20多位村民自发打电话请他回来,甚至一些村民到厂里向他“静坐请愿”,即将离任的老支书、老主任搬动自己和儿子的小学老师多次到杨行江家里说服动员,还让杨行江的远在北京、武汉的两个儿子给父亲打电话做工作。大儿子杨爱斌在电话里说:"爸,村里需要你,你回去吧,工资我给你发!"让他怦然心动,倍感欣慰。

  选举当天,村民们再次将信任的选票都投向他。因为他是村民离不开的"主心骨"。

  年近花甲,家和子贤,劳碌了半辈子,杨行江本可享受清闲。然而,他忘不了当年自己办厂创业时的一幕幕:从武汉购回的设备因为涵洞阻隔,进不了车间,50多名村民自发赶来,不要一分钱,不吃一餐饭,硬是用肩膀将13辆汽车装载的庞大的设备抬进了车间……

  面对上级领导和纯朴村民一双双信任和期待的眼神,他没有理由拒绝村民们的选择和期望,激发他激流勇进,履行一名基层党员职责,为村里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释放潜能,奉献余热。

  "谁叫我是沈家大湾的人!"杨行江选择了再次服从和回归,高票当选沈家大湾村主任,同时第三次担任村支书。

  不负众望,他用心血践行"富民计划"

  2008年11月8日,杨行江在就职大会上激动地对村民们说:"我会为大伙儿多做好事实事的,请大家放心!"

  在随后的村党员会上,杨行江郑重承诺:"老百姓的事就是头等大事。我不会贪占一分一厘钱,清清白白当'村官',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做事。工作做不好,我就对不起已故父亲的教诲和期望,也对不起家人和自己的良心,更对不起乡亲们的信任。请大家监督我。"

  为兑现自己的诺言,杨行江辞职回村后损失了当年底原企业派发的数千元"红包",还从大儿子"借"来了3万元启动资金。2009年他在村里只领取了4000元年工资。

  带着承诺、希望和挑战前行,杨行江清楚肩上的重担和压力:沈家大湾村地处京九铁路旁,与黄州火车站相望,列车飞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却成为远离现代化节奏的沉寂、贫穷的村落,村集体负债65万元,包括拖欠自己的7万元。

  全村5个村民小组、187户、558人,耕地和山林面积3000多亩。田地多人少,是沈家大湾村最大的现实。杨行江对全村田垄、山地、水脉了如指掌,对困扰村民致富和村级经济发展的两个"拦路虎"更清晰:一是水,二是路。

  山塘淤塞,靠数十公里外的牛车河水库尾水种植水稻,天旱难保收,他忘不了2006年全村186亩水稻干死绝收的那一幕,上任后立即着手治水,利用冬闲时间,投资12万元,组织村民加高塘堰,清理6公里渠道淤泥,开挖、整修大小山塘8口,同时兴建了4座提水泵站,能基本满足农作物用水,长期困扰村民的种田"用水难"问题迎刃而解。

  村民"行路难"让杨行江揪心。路窄车难行,村民患病住院只能用担架抬出村口,农作物因此贱价出售;每当下雨时,看到村民艰难出行,特别是小孩上学时在泥泞路中跋涉的情景,他寝食难安。他和村两委会成员一道争取资金,投资8万多元,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已扩建、整修和打通了全长4公里的3条通组公路,为村民办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实事和好事。

  动员和推进沼气入户工程,去年全村已有30户村民用上了清洁能源,超出计划10户。

  "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共产党员就要脚勤、嘴勤,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村民有事相求,我们就要马上出现在他们身边,真心实意为他们服务。"杨行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了修路,他和村委会成员常常熬到深夜。为保护山林中的白鹭,他和村民常常深夜值守。

  村民王礼旺生病做手术,他送去200元钱慰问;

  4月7日,一位在外地打工回家的村民,向他询问药费报销事宜,他骑车为他办理;

  3月23日傍晚,村民沈某为家中铺水泥地面与泥匠发生矛盾,是他深夜赶到,及时调处,避免了问题激化。

  小到村民家庭琐事,杨行江都要过问和调解。村里有两位丧偶老人想生活在一起,遭到家人反对和部分村民非议,杨行江上门做细致工作,消除了两位老人的顾虑,得到了其子女的支持。

  杨行江深知:无工不兴、无商难富,振兴村集体经济就是要兴办实业。村里投资3万元,平整8亩山地,吸引外地企业投资办厂;他多次登门拜访本村建筑老板张怡春,请他回村创办实业。真诚赢得回报,2009年4月,村里出资12万元、张怡春投资60万元的万只养鸡场建成,沈家大湾村有了第一家规模企业,当年纯收20多万元。

  强村先富民,杨行江和村委会成员很快制定和实施三年"富民计划"--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

  沈家大湾村为丘陵地形,有800多亩山林,环境优美,数万只白鹭在这里栖息繁衍。"从眼前看,村里不算富裕,但从长远看,村里资源得天独厚,是无价之宝。"曾闯荡过"江湖",走遍半个中国的杨行江独具慧眼地说,不能守着财富受穷,只要引导、保护和开发好,沈家大湾村是一方绿色宝地,是城市居民休闲的好地方。

  于是他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油茶300亩,植树8000株,重点种植城市绿化用桂花树苗,成为村民握在手中不断增值的"绿色存单"。

  为实施"富民计划",村里党员干部与村民结对实施,家家户户有计划、有目标、有行动,党员干部上门指导、回访……

  杨行江联系两个组、包了10户村民。三组五保户杨柏华是他的包扶对象,他指导杨柏华利用空闲山地栽植桂花树苗800株,种植湘莲两亩,养小牛1头,同时种棉花和水稻,年纯收近万元。

  四组村民孙新民去年养生猪60头,今年杨行江鼓励他扩大养殖规模,已养生猪100多头,年纯收入可达3万元;

  看到帮扶户杨丰收家因做新房负债,杨行江将他们一家三口介绍到自己侄儿所在的浙江台州一家企业打工,月收入共7000多元。

  ……

  沈家大湾正在发生可喜变化,杨行江依然壮心不已,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奔忙的脚步没有停歇,带领村民描绘强村富民美好的画卷。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