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书院街26号老院中西合璧民居年满80岁

  

北书院街26号老院中西合璧民居年满80岁

  昨日上午,雨点拍打着北书院街26号高家大院的青砖白瓦,大院旁小茶馆的主人李女士如往常一样,招呼着一批批来往茶客。

  26号大院外表毫不起眼,院内却有着高大的房屋、木质的地板和精美的圆弧形窗框。

  老茶客张大生抿一口茶,慢悠悠地说,这个中西合璧的四合院至少有80年的历史了。

  旧式四合院中西合璧

  北书院街犹如一个老茶馆博物馆,不到百米长的距离,开了近10家茶馆。

  大部分的茶馆只有五六平方米的面积,摆着七八张方桌和10多条长凳。

  在张大生等人看来,沿街的茶馆是老人们聚会的乐园。

  价格便宜,要上一壶,就可以海阔天空摆上一天的龙门阵。

  上世纪50年代,李瑞荣女士刚出生便住进了北书院街26号的高家大院。

  她很爽快地带着记者走进了这

  个四合院。

  这里的房屋结构明显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四川民居。

  其中的10多间房,开间巨大,层高达4米。窗户拥有圆弧型的木质红色边框,每个房间都有着木质地板,整体风格呈中西结合的样式。

  李女士说,虽然她在这里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但她也说不清楚老院有多久的历史,只听老人说,可能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

  曾住着位有派头的律师

  “这个院坝的历史长了哦,据说最开始是高家的大宅。”开茶铺的毛女士能说出一点老房的来历。

  近60岁的毛女士就出生在这里,她的婆婆曾告诉她,四合院的主人原来姓高,以前是大户人家,家中有仆人车夫等,高家人从来都是坐黄包车出门。

  当家的高先生当时从事律师工作,平时总穿着长衫长袍,戴着一顶博士帽,手拄一根笔直的拐棍,很注意自己的风度和派头。

  上世纪50年代,高家将大院卖给了某单位,随后举家迁至鹅市巷(现天府广场附近),并在当地重购了

  两处小宅居住。

  而像毛女士这样的单位职工,至今仍有9户住在大院中。

  毛女士说,最开始四合院内有着不小的天井和院坝,栽有枇杷树、李子树。果实成熟时,小孩们便成天守在树下,等大人摘下来一人分一个。

  后来由于人口增加,外来户不断入住,大院房子不够居住,人们在院子中搭起了一个又一个的偏房,凉亭被拆,果树被砍,漂亮的院坝只剩过道了。记者余行摄影吕甲

  报料人:高先生线索奖:30元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