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填补农民工子弟关爱空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06:53  浙江在线_今日早报

  □本报评论员 胡轶笛

  14岁的女孩被侵犯后,经历9个月的痛苦,在学校的厕所产下一个男婴。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她没有向家长、老师或者任何人说起自己的遭遇,更令人吃惊的是,没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个每天凌晨2点起来帮家里做馒头、放学回家还要照顾小侄女的女孩,已经怀有身孕。(相关报道详见今日本报A3版)

  也许有人会哀其不幸,而事实告诉我们,外来务工者家庭对孩子身心变化的不关心,其实是个普遍现象。我们的城市有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让这些孩子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接受教育。但有老师表示,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因为家长疏于照顾,老师更像是孩子们的家长。而这种父母与孩子之间交流的障碍,往往关闭了孩子健康成长的一扇大门。一些社会机构的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偏低,也更容易受到伤害。

  而当我们注意到这些外来务工者父母对孩子的忽略时,是否应该意识到,在喧嚣的城市里,他们作为一个沉默的、被忽视的群体,同样也在隐忍。

  许多外来务工者的孩子,和父母一起,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这些为人父母者,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应对很多问题,承受着很多压力,如何能够生存下去,是他们生活的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没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孩子的全面成长,特别是心理的健康问题。

  克扣和拖欠工资、强制加班加点和超时工作、劳动和卫生条件恶劣、不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在生存的压力下,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城市缺乏归属感,而城市社会同样也缺乏对他们的关注。

  因为与城市社会的隔阂,他们有时不得不把孩子留在老家,却因此产生出“留守儿童”的问题;有时把孩子带在身边,却让这些孩子更早地有了漂泊感,成为父母的帮手,分担着父母的压力,并继承了父母的沉默和隐忍。而14岁女孩对自己受到的伤害保持沉默,正折射了他们父辈的困境。

  城市里的教育者,特别是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们,或许应该更多的注意到这一点,这些孩子需要更多一份关心和爱护。让外来务工者和他们孩子融入城市,也不仅仅是教育部门,还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的课题。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