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留不住大学生就自办学堂育人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6日06:53  浙江在线_今日早报

  留不住大学生就自办学堂育人才

  吉利人才创新模式昨得到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肯定

  □通讯员 王钧 本报记者 洪慧敏

  金融危机过后,用工荒又袭来……时下,我国不少曾经依靠“廉价劳动力+低成本”模式取胜市场的传统制造企业,都正在思考“生存和发展”这一最重要课题。

  路在何方?浙江一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李书福,靠自创品牌“吉利”,一路高歌猛进,今年更以18亿美元收购吞并瑞典名车沃尔沃,震惊全球。

  李书福和“吉利”,为什么能在汽车制造行业里,走出一条阳光大道?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

  昨天,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吉利集团以独特的人才创新模式推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在会议上得到高度肯定——“吉利的这一模式对我国正在进行的产业转型升级是个很有价值的启示”。

  创业之初就认定引进专业人才

  1986年11月6日,黄岩一家濒临倒闭的电冰箱零件加工小厂内,一场争吵正在进行。

  破旧而狭小的办公室里,烟雾腾腾,一帮汉子来回踱步,激动而忧虑。

  “资本金太少,设备投入不能一步到位,怎么跟引进洋设备的同行竞争!我看还不如早关门,少亏损。”众人交头接耳地说开了:“对!人家引进了洋设备,我们土机器怎么对付他们,黄岩好几家零件加工厂都倒闭了,关掉算了!”

  “不能关!”突然有一个年轻人站出来,用当地方言大声而坚决地说。他叫李书福,长着一张典型的浙东南农民的“脸”。

  “尽快请专业技术人才,自己研究制造设备,与引进的洋设备企业竞争。” 李书福说。

  房间里一片寂静。最终,这群汉子决定听李书福的话,选择引进人才。

  李书福回顾最初的选择,自豪地告诉记者:“实践证明,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引进专业人才,研究出质量好、价格更便宜的设备,当年全国几十家电冰箱企业都选择了吉利生产的电冰箱零件。”

  “引进人才”小试牛刀后,李书福带着这把“利剑”在其他新领域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1989年,吉利成立了建筑装潢材料厂;1994年,又新成立了摩托车厂,皆靠此法取胜。

  大学生留不住就自办学堂

  1995年上半年,吉利决定进入汽车行业。

  “只有在一个行业里始终走在领先地位,始终保持技术领先、品质领先、品牌领先等全面领先,才能避免再次转行,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李书福说,“如何才能做到全面领先?其本质要求就是要形成全面的持续创新能力。而如何才能形成全面的持续创新能力?那就是靠人才。”

  众所周知,汽车业是一个人才、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行业,而吉利进入汽车领域初始,既缺资金、场地,又缺技术、人才。

  造车伊始,李书福把目光瞄向了大学生。但是好不容易招聘来的大学生,在偏僻的黄岩县城没待几天,就纷纷跳槽。

  李书福看着留在车间里的当地农民工,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要造汽车,先办学校,从本地农民当中培养出中专生、大学生,供自己所需。

  1997年,几乎与创办汽车厂同时,吉利在浙江临海办起了第一所汽车工业学校,接着又办起了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从2001年到2008年,吉利先后投资创办了以汽车专业与社会专业相结合的全日制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以及中国第一所重点培养汽车车辆工程博士与硕士的研究生院——浙江汽车工程学院。

  李书福回顾这段历史,深有体会地说:“简单地引进几个人才,生硬地使用一批人才,也不能形成可持续创新能力。只有把引进人才、企业自己培养人才结合起来,形成人才生态森林,才能实现企业的全面创新能力,才有可能实现企业全面领先的愿望。”

  从岗位需求出发培养自己的人才

  学堂办起来,学生招来了,李书福又把目光瞄向了一批懂教育的专业人士。为保证吉利学校的教学质量,李书福从全球范围内聘请名师从教。北京吉利大学的校长原来是国内名牌大学的校长,教师也是北大、清华等校的教授和国外著名学者。

  民营企业为工厂培养人才,所以吉利每个学堂几乎都打上了实用需求的烙印。来吉利读书的学生也很明确,就是为“吉利”服务。

  吉利教育中心明确了学校“以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向,前后培养出了像吕义聪、张庆先等一批有创新能力的一线学生员工。宁波基地的张庆先在吉利工作中的5年中,利用空余时间,通过自己动手或与同事合作,完成了创新项目30多项。从2004年底到2005年7月,仅刀具一项的成本就节约了226769元。

  吕义聪是路桥基地的创新技术能手。2007年1月,金刚公司承接了284辆出口车订单,即将交付的时候,发现有近40辆车在行驶中异响。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异响,出口车就不能及时发货,将给公司造成巨大的损失。

  吕义聪主动请缨,开着问题车出去试验了半小时,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是动力转向液壶和发动机怠速控制阀干涉。专家们半信半疑打开机仓,事实证明小吕是对的。故障连夜排除,284辆出口车按时交付发运,为公司挽回了一千多万元经济损失。

  十几年来,吉利从自己创办的学校中,吸收了成百上千的专业人才。在吉利的各个生产基地,由吉利自己培养的业务骨干目前已占到了60%,而在吉利汽车研究院的1600名研究人员中,吉利“自产”的人才也占到了40%以上。

  不仅如此,吉利创办的以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目标的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吸收了吉利在职的中高层人员进修,所学的知识很快就运用到了管理企业的实践中,收到了明显效果。

  目前,吉利创办的4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已超过4万人,已成为吉利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的可靠来源。

  李书福把这种新模式教育归纳为“311教育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人格教育、品德教育和是非判断力培育,培养应用型、智能型人才。这是一种‘倒逼式’的模式,就是从社会和岗位需求出发,倒过来看怎么培养人才。”

  “招贤纳士”连创业界奇迹

  在培养“学生兵”的同时,目光长远的李书福还面向全球“招贤纳士”。

  李书福“三顾茅庐”请来徐滨宽后,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充分支持。经过整整3年的技术攻关,终于开发出了中国唯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箱,创造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尹大庆加盟吉利后,被任命为集团副总裁兼CFO。他充分发挥自己在财务方面的专长,运筹帷幄,在事关吉利发展的2005年香港借壳上市、2006年并购英国锰铜公司、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DSI、2010年收购沃尔沃等重大项目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赵福全执掌集团技术研发大权后,迅速改变了吉利研发的面貌。在他的努力下,吉利欧美工业园等投资项目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致力于培养高级人才的浙江汽车工程学院培养出一批高级专业人才;吉利汽车新产品研发项目硕果累累;在他主持下创立的“吉利战略转型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建设”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大奖。

  截至2009年底,吉利资产总值已经超过200亿元,连续7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5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被评为首批国家“创新型企业”和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是“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

  李书福回忆这段历史感慨道:“吉利的转型升级成功跟自办学校模式探索成功有很大关系。”

  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路。吉利的“路”,让一些企业老板感觉到,吉利集团的这种产业同教育改革的适应性、协调性发展模式,可能会成为中国产业升级与教育改革的发展的一种探索模式。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