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孩子:“不要把我们想得太幼稚”

  第二届性情作文比赛告一段落,但有关作文的争论却仍在激烈进行。昨日,本报热线一开通,便接到不少热心市民打进电话发表对“真性情”的看法。不过,孩子们却坚定地认为自己写的“就是真性情”,反而是家长们的想法让他们感觉有些“被强迫”和“被改造”。

  家长:

  我不希望小孩写这样的作文

  “总之我是不希望我的小孩写出这样的作文,孩子还是要有童真童趣。”张女士是位六岁孩子的母亲,她感觉很多作文里卖弄技巧、炫耀知识面、故作深沉的成分更多,是学习他人习作的结果。

  市民罗先生也认为,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可能有这样深刻的人生感悟。“几十岁的大人都无法把人生看透彻,更不用说孩子了。”他认为孩子只是在模仿大人的世界,觉得自己的作品写得深奥、有技巧就是优秀的,并不是真的感悟了人生。

  还有部分家长担忧,这种‘少年老成的真性情’是否会让孩子们陷入另一个误区———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和思想性,为了迎合评委故意编造虚妄的感情和感觉,反而埋没了他们的‘真性情’。”

  孩子:

  家长总用自己的经历来比照孩子

  面对大人们的质疑,孩子们却觉得“很平常”。“我承认我的技巧是比较成熟,但对写文章来说,这是应该的。我写的都是内心的感悟。”十佳选手之一伯竑桥认为,当今的学生必须更多地掌握知识,不然就会被淘汰,这是个必然的过程,他希望现在的家长“不要把孩子想得太幼稚”。另一位十佳选手邓冰珂认为,“家长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在他们的教导下我们变得成熟了,现在他们反而又害怕了。”邓冰珂觉得,两代人之间有代沟,家长总喜欢“用自己以前的经历来比照孩子”,却没想过他们的经验是否适合孩子。

  专家:

  “生涩”的深沉正是孩子的真性情

  长期关注中小学生作文的自由撰稿人毛毛表示,家长们的“做作说”“编造说”有些偏激。“如果对生活没有感悟,是不可能写出有感悟的文章的。这是在用成人的心思去揣度孩子。”虽然一些作品中确实存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嫌疑”,但这正是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他们只有十来岁,正开始了解社会却又懂得不多,就像一个“小大人”。这种“生涩”的深沉正是孩子的真性情。我们不能拿以前的标准来衡量现在。毛毛认为,家长还沉浸在过去的年代,现代社会信息的丰富让孩子的感悟更加深刻,对社会更有责任感,“这并不是坏事。”

  实习生 蓝婧 本报记者 汪玲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