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伪娘热”是假时尚真病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7日05:33  浙江在线_今日早报

  □本报评论员 王国荣

  从“快男”伪娘的炒作,到网上惊现伪娘教材(详见25日本报10版),“男变女”那些个事儿,越来越让人看不懂。倒不是“看不懂”的人“out(落伍)”了,而是这波“潮文化”实在太“bubble”(泡沫)了。

  人之性别,生来俱有,是男就男,是女就女,通常情况下性别终身不会改变。即便如今“刘著们”在娱乐场以伪娘现身,他们目前的身份性别仍为男儿。至于他们怎么妆扮或者以后是否变性为女儿身,那都是他们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别人无权干涉也不用以道德伦理观去质疑什么。

  但是,当犀利哥、芙蓉姐、凤姐、著姐、绵羊音、伪娘等各色“才子佳人”,接二连三地亮相舞台、唱响歌坛、雷倒众生之时,就绝非是“个人行为”了。那是被电视、网络等媒体特意放大,在一次次的推波助澜下涌动的“浪潮”。说得时尚好听点,叫什么“潮文化”。说得不中听的,在这潮起潮落中,泛起的只是一层层泡沫。

  透过这层层泡沫,可以窥视到,这伪娘似乎也跟之前被热炒的犀利哥、凤姐版本差不多,说白了就是迎合当今社会一种病态的猎奇心理。一些热衷于选秀节目的大众传媒,恰恰是利用这种猎奇心态,利用一些靠出格雷人举动博名的孩子,提高收视率,为已经进入低谷期的选秀类节目注入兴奋剂。但是用伪娘“乳沟”来吸引眼球,不免低俗甚至恶俗。

  在大众传媒的劲炒下,一些见识不广、“免疫力”欠强的孩子,开始萌动“女儿心”,开始喜欢起伪娘来。于是,有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儿子看了“伪娘教材”后会少有阳刚之气,担心自己的儿子会变得一副娘娘腔,最怕孩子沉迷其中,影响身心健康。

  什么是“潮文化”?我不懂。我只知道,伪娘与娱乐无关,与才艺表演无关,更与文化搭不上边,充其量只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可以代代传承,现象也就一现而过。因此,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忧,这种只在极个别孩子身上发生的短时现象,不至于撼动整个社会的伦理观念、性别取向和大众审美观,当然也撼动不了绝大多数男儿生来俱有的阳刚之气。

  只是,媒体不能为之误导,甚至把伪娘现象当成一种社会文化。这哪是什么文化,不过是媒体和选手用来娱乐大众的噱头而已。娱乐该是有底线的。现在一些个打着某种文化旗号的选秀节目,其实少有文化可言,多的倒是听到拿着麦克风的主持人“哇”“啊”地故弄玄虚的尖叫声。大众媒体负有舆论引导责任,绝不能为病态的猎奇心理和出位的追名逐利推波助澜,不能让那些哗众取宠的伪文化“想唱就唱”。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