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位公推直选书记的柔与刚

  4月20日。晨风中弥漫的倒春寒,随着木兰山起起伏伏。

  低矮、陈旧的新都区木兰镇党委、政府办公楼,隐没于场镇,毫不起眼。

  走进办公楼,顺着狭窄的过道,记者来到镇党委书记刘刚毅位于二楼角落的办公室。在这间仅十来平方米、墙面斑驳、陈设简朴的办公室里,刘刚毅已经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他嗓音嘶哑,不时咳嗽。因为这几天重感冒,他已提前告诉班子其他成员,这天要去医院输液。但是,手头的工作放不下,他还是早早地到了办公室:“身板硬,这点毛病没啥。”

  木兰的干部群众最直观的印象是,当年刘刚毅一头黑发,而今才几年时间,早已满头花白。而刘刚毅淡淡一笑:“虽然是辛苦,但这主要还是因为遗传。”

  2003年12月7日,候选人之一的刘刚毅,获任全国首位公推直选的乡镇党委书记。“今天是上有天、下有地作证,不兑现,党员代表能把你选得上来,也能把你选得下去。”时任区委书记李仲彬激情振臂,向着刘刚毅高声地说。那个隆冬的日子,气氛异常热烈。

  时光如梭,转眼逾6年,刘刚毅已走过一段苦乐交织的践诺之旅。

  刘刚毅,不“刚”。

  对群众、对下属,他尊重民意、发扬民主,和颜悦色、知寒知暖;对自己,他克勤克俭,用旧办公室,坐旧车。没有“官腔调”,没有“官派头”。

  刘刚毅不“刚”

  尊民意 眼睛向下

  刘刚毅办公室门口挂着“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的醒目标牌,门敞开,群众无需经过其他工作人员引导,随时可以来找他。3月30日上午,记者看到一位村民来向他反映情况、了解政策。刘刚毅热情接待,耐心解答。

  “刘书记没得一点‘官架子’,对群众、对下属,总是和颜悦色、轻声细语。”这是刘刚毅留给木兰干部群众的深刻印象。

  “这首先是他个人的品性,同时也是公推直选制度产生的刚性约束。”一位当地干部分析说,“只要职权真正做到了来源于群众,干部就会真正眼睛向下,不至于出现对上与对下两种态度、两副面孔。”

  获选后的刘刚毅,第一要解决的,就是群众工作。没有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别说发展推动不走,连他这个镇党委书记的“位子”也坐不稳:在开展国家重点工程——成北编组站建设的拆迁赔付工作时,永宁村一群村民就围住他:“你是我们选的书记,你必须处理好赔付问题,否则我们就要阻工,还要把你选下去。”

  为了消除村民们的误解和不放心,他和同事们走村入户,宣传解释政策,听群众的心里话。有的村民不愿集中安置,“自己找个风水好的地方”,“想咋修就咋修”。他组织村民们到周边一些集中安置点实地参观,亲眼看到集中带来的公共配套完善、生活条件改善的好处。7个安置点的建设,他全都跑遍了。

  刘刚毅始终坚信群众,“只要事情有利于群众,而且让群众自己做主,矛盾就能化解,群众工作就能做通。”2005年红石村修路,先征询村民“修不修”,村民愿意修,再讨论研究如何修,镇里支持多少、村社出多少,方案由村民代表会通过;找谁施工、由谁负责管理,也由村民代表会确定,而不是镇、村干部决定;开支情况向村民公示,建设质量由村民监督。

  当刘刚毅来到工地上,以前强烈反映问题的村民都表示,像这样当然“没得二话说了,放心了”。狮子村一位村民对他说:“原先修路就算修拢我家门口,我也不一定领这个情;现在的方式,哪怕喊我绕一大截,都没得意见。”

  到2006年,所有村都建起了水泥路。村两委办公场所都进行了改善。镇里支出130多万元,资助贫困户改造了茅草房。“刘书记上任后,没有先改造场镇出形象,没有先改造镇党委、政府办公楼图安逸,而是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底下’,用在了实事上。”木兰镇调研员杨晏平说。

  眼睛向下、让民做主,使刘刚毅和他带领的全镇干部队伍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调动了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编组站建设的拆迁,前后搞了两年;但后来成青金路与绕城高速的立交桥建设,拆迁二十几天就完成了。”参与了这两个项目拆迁工作的杨晏平说,“虽然拆迁规模比编组站小,但群众工作的难易对比是很明显的。”

  严作风 爱民克己

  基层干部、群众的冷暖疾苦,刘刚毅时刻装在心里。

  对困难群众,刘刚毅变过去逢年过节慰问为常年对口帮扶脱贫致富。2007年起,他带头联系黄光发、钟定华两户特困家庭,带动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

  公推直选上任后第一年,刘刚毅获得群众测评高分,区委按照考核管理政策,奖励他6万元。但他并没有自己拿,捐助了派出所患病民警吴慎兵4000元,余下的作为退休老干部和村干部待遇补贴基金。此后,每年他都捐助吴慎兵4000元,直到去年吴慎兵调到区公安分局。

  对自己,刘刚毅却置之度外。自从2003年被公推直选为镇党委书记以来,他每年都没有去成机关组织的体检,也没有休息过周末。他说:“这很平常,很多人都这样。”

  他“工作要求按高标准,工作条件按低标准”。6年多来,他一直沿用上一任党委书记的办公室,也没有装修过;与班子其他成员一样,没有“规格”之别。

  用车,刘刚毅也“将就”上一任党委书记的老款桑塔纳2000。到2007年,那辆车已使用10年,确实比较旧了,他才同意换了一辆经济型的凯越。今年初,凯越车被盗,他只好同意新购一辆车。按政策,标准是20万元以下。于是,镇里买了一辆18万元的帕萨特。后来,被盗的凯越车被异地公安机关查获。刘刚毅又喜又悔:早晓得,就不必买新的了嘛!

  刘刚毅,“刚”!

  搭班子,他坦荡磊落;带队伍,他既严格要求又悉心关爱;抓发展,他像个“拼命三郎”,硬是“干”出了木兰的发展机会。

  刘刚毅“刚”

  带队伍 凝聚合力

  2003年12月4日,243名各界代表从11个来自新都区各镇各局的候选人中,“公推”出时任木兰镇镇长的刘刚毅和时任木兰镇党委副书记的李勇进入镇党委书记“直选”。12月7日,木兰镇全体党员直选,共639张选票,刘刚毅以480票当选。

  随后,刘刚毅被区委授权提名班子成员名单。他首先提名直选时的竞争对手李勇为镇长人选。他的提名让镇干部们出乎意料,继而令人折服。“李勇对木兰的情况熟悉,又有能力,要不怎么能进入‘1/2决赛’呢?所以刘书记完全是出于公心。这种磊落的政治品格和坦荡的胸怀,使人起敬。”时任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的杨晏平说。

  “刘书记在事业上、作风上模范带头,我们既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又看到木兰的希望,因此甘心继续在一线干。”曾任木兰乡长、已退居二线的调研员李泽忠说,”和他一起干,值得!”

  刘刚毅从制度、机制着手,加强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镇党委推行镇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村级班子动态管理,还对600多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改变了过去“村支书、村主任‘二人转’,广大党员旁边看”的现象。

  “单靠我一个人,再怎么干,也不可能把全镇3万多群众组织发动起来,不可能把木兰发展起来。”刘刚毅说,必须带好一支凝聚合力、能拼善干的基层干部队伍。

  抓发展 “干”出机会

  木兰镇是新都区惟一全境都是丘陵和台地的乡镇。6年前,全镇3.5万多人中99%是农业人口;各村交通靠羊肠小道,6米宽的泰龙路就是最宽阔的“大道”了;目标考核全区倒数第一。

  木兰山有个别名叫“门槛坡”,虽然离成都市区仅6公里,但因地形阻隔、交通不畅,无法形成经济联系。打通交通瓶颈,创造发展条件,是当时木兰长远发展的当务之急。

  刘刚毅首先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成48公里村道,既解决了长期困扰各村的交通问题,又打牢了群众基础。随着泰龙路与石木路、成青金路与连接线、成青金路与三木路3处节点的打通,以及绕城高速与成青金互通立交桥的建成,木兰的交通瓶颈基本打破,告别了“灯下黑”历史。

  2007年7月10日,刘刚毅第四次接受民主评议,334名党员和群众代表现场投票,他获得97%的满意率。

  打下基础、创下条件后,刘刚毅于2008年提出“六大片区”发展设想:“198”规划区、木兰山片区、物流片区、场镇建设区、就业基地区、现代农业区。由此调整形成的《木兰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于2009年初经区规委会审定通过。

  围绕产业规划,木兰人积极招商引资,目前已落实多个重大项目:“198”规划区引进了深圳岗宏集团和广州三银集团的项目,投资上百亿元;木兰山片区引进了香港景城集团的项目,投资50亿元;物流片区引进了浙江“中国塑料城”成都项目,投资20亿元。

  为了这一个个项目,刘刚毅备尝酸甜苦辣。已于4月16日开工的“中国塑料城”项目,就历经“曲折”。

  2008年10月,刘刚毅和几位镇干部偶然经人介绍,遇到来川进行投资考察的浙江余姚“中国塑料城”人士,他随即邀请投资并跟进联系。2009年春节后,对方前来木兰考察,并拿出一本厚厚的评估报告,对包括木兰在内的4处地方作了对比分析。随后,双方就若干细节反复谈判。刘刚毅5次赴余姚,每次都是“头天晚上赶飞机去,第二天谈,晚上飞回来”。

  2009年四五月间,是谈判最艰难的时候,镇里有的干部都失去信心、不愿再去谈了。“这就好比上街买衣服,”刘刚毅打了一个让参与谈判的副镇长姚勇等人记忆犹新的比方,“真买主才会翻来覆去看针脚、线缝,反复讨价还价。”终于,项目于6月份签约落户。

  “木兰发展要靠三产业,必须形成人气、商气。这个项目包括各类塑料产品交易、信息交流、展览展销、技术开发、仓储物流、商务配套等功能,将成为全国性的一个高端专业市场,带来旺盛的商气、人气,从而成为木兰第三产业将来持续繁荣的‘发动机’。”姚勇说,这就是刘刚毅为什么如此看重、如此锲而不舍地“攻”下这个项目的原因。

  而“中国塑料城”方面最看重木兰的,一是交通基础条件,二是刘刚毅的为政作风和个人品格。

  今昔对照,姚勇不胜唏嘘:“2006年来木兰工作时,我没想到木兰的条件那么差,财政收入只有几百万元,其他镇一个企业的税就上千万元;而现在,我没想到木兰的前景这么好!”

  是的,当初还是瓶颈的交通,如今已成发展的优势条件;当初对干部将信将疑的群众,如今已成共创共享的主人翁;当初贫瘠的黄泥坡,如今已成科学发展的热土;当初仅360多万元的财税收入,如今已跃升至2200万元;当初只有3027元的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如今已增至6880元;当初全区的倒数第一镇,如今没有人会怀疑“不出三五年,肯定进入全区一流镇”……

  新都区委领导在木兰调研时,对刘刚毅说:这些年你终于把木兰发展的机会“干”出来了,而不是等出来的。

  木兰的干部群众则动情地说:他28岁来木兰镇工作,33岁公推直选为党委书记,到现在已经把人生最宝贵的12年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木兰……

  成都日报首席记者 高纪开

  实习记者 于谭阳 摄

  小档案

  刘刚毅,男,1970年生,大学文化,现任新都区木兰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1998年10月从区人大机关调任木兰镇党委副书记,2003年3月当选镇人民政府镇长,同年12月7日被公推直选为镇党委书记,成为全国首位公推直选产生的乡镇党委书记。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