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另类方式面对死亡 “善终服务”在美华裔社区渐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7日10:50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7日电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提到刚去世的丈夫,67岁的曹慧明还是不禁流下泪水。7年多来,丈夫被怪病缠身,走路常常摔跤,情况渐趋严重。后来,曹慧明为丈夫选择了“善终服务”,让他的最后一段路,从医院回归到家中,从药物治疗回归到心灵关怀,“这对我对他,都是一种安慰。”善终,一种面对死亡的另类方式,正在美国华裔小区日益兴起。

  在25日纽约市老人局、以色列医院等机构举办的一个“减轻家人负担-亚裔小区长期疾病护理”的讲座上,曹慧明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大约7年前,曹慧明的丈夫患上了一种连医生也说不清楚的病,症状与老人痴呆症类似,走路常常会莫名地摔跤,严重平衡失支,弄得身上满是瘀青。因为没有专门的药物可以治疗,随着时间的流逝,曹慧明丈夫的病情日益恶化。

  “后来,医生也提醒我该做好心理准备了,问我想让老伴在医院里去还是家里去。我想,医院人多易感染,还是在家里,在他熟悉的地方,安安静静地度过最后的日子。”

  于是,曹慧明为丈夫选择了“善终服务”,在临终前最后一个的月,让护士每周上门几次,帮助服用一些基本镇痛的药物,并签订协议。“因为还派有24小时的护理帮忙,所以我的负担不会很大。”曹慧明说。

  纽约探访护士服务善终服务部姚盼博士表示,所谓的善终,并不是采用传统的药物、物理治疗法去延长病危病人的生命,而是在心灵层面上提供照顾,减轻患者与家人的痛苦,使患者能够更安详、更有尊严地离世。

  以色列医院亚裔医务中心行政总监陈傲娣指出,近年来华裔家庭接受善终服务的数目日趋增多。“以前几乎没有华人知道什么是善终,但自2006年起,我们增加教育和宣传后,现在每个月平均都有3至4个病例接受善终服务。”

  但在华裔小区推广善终,还是面临着重重困难。姚盼表示,首先东西方对于死亡有着截然不同的观念。亚洲人往往忌讳谈论,采用逃避、否认的态度,不善于与病人沟通,不懂得尊重病人的主观意愿。而且出于根深蒂固的“孝道”,一味坚持治疗,以望起死回生,谁知反而给病人造成更大痛苦。

  其次,很多时候更难接受死亡事实的是家人,有时甚至闹出纠纷。去调解家庭矛盾,让死者和生者都能更祥和地度过临终时期,这也是善终服务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不是很多的华裔家庭都愿意让陌生的医务人员介入家事。

  再者,现在病人家属多数是通过医生而接触到善终服务。但是,因为善终将意味着放弃积极治疗,若家人不明事理,反而会怪责医生无能,所以医生在推广善终时往往也有保留。尽管顾虑重重,但还是有像曹慧明一样的人,尝试用一种新的方法面对亲人离世。“他们帮助了我丈夫宁静地过,现在还不时地打电话跟我聊天,让我慢慢适应没有他的日子。”(杜帼睿)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