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到社区心理咨询 儿子媳妇怪她扬家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02:32  华龙网-重庆晚报

  来自沙坪坝区 一年前,为了及时疏导居民的心理问题,化解矛盾纠纷,沙坪坝区一些社区相继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一年来,到劳动路社区心理咨询室登门求助的居民只有两人,工人村社区农民工心理疏导室也少有人光顾。社区免费心理咨询为何遇冷?昨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开张一年两人登门

  2009年4月,劳动路社区成立心理咨询室。居民浦珍燕说:“儿子和媳妇感情上出了问题,到社区咨询。”咨询师分析了两人的问题,请她儿子和媳妇一起去解决问题。儿子、媳妇得知后,不仅不愿上门咨询,反怪浦珍燕多管闲事,向外张扬了家丑。

  “很少有人登门咨询。”朱碧刚是该社区心理咨询室咨询师,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他告诉记者,社区和居民接触密切,关系近,提供免费心理咨询,可及时疏导居民的心理问题。但心理咨询室成立快一年,前来咨询的居民只有两人,咨询的都是家人遇到的烦恼。

  辖区农民工较多的工人村社区,2008年6月,成立农民工心理疏导室以来,前往咨询的农民工也不多。

  怕遭议论舍近求远

  居民不去心理咨询室,是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劳动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张红说,居民不愿去心理咨询室咨询,但喜欢找社区综治委员倾诉他们遇到的烦恼和麻烦,请综治委员协调解决。此外,尚悦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罗练每次参加完劳动路社区的活动,就有居民主动找他咨询。

  居民为什么舍近求远,不找免费的社区心理咨询室,却找要收费的心理咨询中心?“怕遭人误会。”居民程华说,去社区心理咨询室,熟人多,被人看到或听见很尴尬。居民王伟业认为,原是咨询小问题,邻居看见后可能以为心理出了大问题,或被误认为是神经病。

  “其实,居民也想寻求心理帮助,但排斥社区心理咨询这种方式。”中科院心理咨询所重庆教学站主任童新认为,传统观念中,居民去看心理医生属个人隐私,去社区心理咨询室可能被街坊邻居看见,由此担心遭到邻居议论。有的居民观念上把心理问题等同精神病,因此非常排斥进行心理求助。

  贴近实际调整方式

  “初衷是好的,方式、方法还需调整。”朱碧刚说,社区提供心理帮助,应多注重人文关怀,结合实际,根据居民需求提供服务。

  张红表示,今后,社区工作人员将主动与居民交朋友,从平常生活中了解发现居民的心理疾患苗头,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做思想工作,以减轻居民的心理负担。同时,多邀请心理专家,针对居民常见的心理问题开展专题讲座,让居民查找自身问题,以此避免一对一咨询带来的尴尬。

  张红说,社区将在平时的宣传中传递心理健康知识,让居民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排解,防止因心理问题导致的纠纷甚至犯罪,让社区更加和谐。

  记者 陈静 通讯员 赵杰昌 摄影报道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