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听,世博建筑在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03:03  汉网-长江日报

  

听,世博建筑在说话

  

听,世博建筑在说话

  

听,世博建筑在说话

  现在,我们住的是什么样的房子;未来,我们想过上怎样的生活?2010上海世博会,似乎想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

  于是,我们看到了荷兰的快乐街、新西兰馆的自然之城、还有芬兰馆的冰壶。心理学家曾说,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标其实很简单,住处与工作地点的距离越近越幸福,社区居民的经济水平越平越幸福,人与人的关系越密切越幸福。

  2010年世博会,以“城市、人、环境”三者的关联作为主旋律,诉说着一个有关生活幸福的故事。

  当世界级最高建筑水平在同一个场地汇合,成就了2010上海世博会的盛景。

  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说穿了,就是一次全球人居大联盟。人口激增、环境污染加剧、城市化进程还在一个劲的加速……在这样一个“杯具”多、“洗具”少,不容乐观的时代,究竟怎样才能在确保幸福生活的同时,又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瞅瞅此次的展馆吧,形式各异,但都在解决同一个问题。

  远远看上去,芬兰馆就像个“冰壶”,看似由许多冰块组成。来自芬兰的自然风貌,如海岛礁石、鱼鳞、碧波倒影,还有木头散发的清香,种种自然元素经过重新诠释,以新面貌呈现出来。“冰壶”的“鱼鳞外墙”采用了一种新型材料:以标签纸和塑料的边角余料为主要原料,表面坚硬耐磨,水分含量低,自重轻,不褪色。“冰壶”顶部的碗口开口设计,可促进自然通风,且能铺设太阳能电池板,为展馆制冷等设备提供电力,雨水也可进行回收再利用。另外,“冰壶”是按照永久性建筑的标准来设计的。世博会后,“冰壶”可被方便拆卸,然后异地重建,后续利用。

  “社区精神与健康的融合”,芬兰馆处处体现对于健康居住模式的思索。

  荷兰馆呈现的“快乐街”,则是基于城市空间日益逼仄的考量而生的产物。

  一条长约400米的8字形街道,20个独立的小型展馆沿街分布,区域内,城市生活的各个部分和谐并存,并且通过对于生活区、工作区和工业区的划分,体现现代城市生活的合理规划。你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进入“快乐街”,没有特定的功能分区,却能在短短时间内,完成生活中的所需。这就是荷兰对于未来生活的想象,合理利用空间,快乐生活。

  ……

  而中国的展馆,也处处扣紧“城市生活”的主题。

  如分布在E区的万科馆,7座独立的筒状建筑,构成7座金黄的麦垛。建筑采用秸秆制成,很天然;围绕在建筑周边水池中的水,是从建筑屋顶收集来的雨水,同时起到景观用水和室内温度调节的功能;风压、热压系统的设置,充分利用自然风力,降低空调的使用度。

  所以,在欣赏五颜六色的建筑和缤纷的节目时,不妨来聆听下,本次世博会上的建筑,它们所发出的声音,也许,能从中体会,全世界对于可持续发展人居的终极诉求。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