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市3148个孤儿期待家的温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03:53  燕赵晚报

  

石市3148个孤儿期待家的温暖
■马大姐第一次见芳芳是11月份,当时4岁的芳芳在寒天冻地里只穿着拖鞋。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不能搂着父母撒娇,“家”对于他们永远是奢望,他们就是失去了父母的孤儿们。据悉,目前全市共有3148个孤儿。本报联手石市民政局向全社会发出呼吁,期待更多的人能给这些孤儿家一般的温暖,能让他们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世界。

  本报记者 赵晓华 路其强 实习生 刘立立

  特别行动

  本报联手市民政局

  推出“给身边的孤儿一个家”行动

  再过4天, “六一”儿童节——这个全世界小朋友最快乐的节日就要到了。孩子们翘首期盼着,这一天,在父母、家人的陪伴下,吃美味大餐、逛游乐场,猜想着会收到什么样的节日礼物。

  然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群同样可爱的孩子,他们不能搂着父母撒娇,“家”对于他们永远是奢望和遥远的,他们就是失去了爸爸妈妈的孤儿们。据悉,目前全市共有3148个孤儿,其中,除石市福利院集中收养的一部分孤残儿童外,市区还有99名没有父母的孩子。

  童年的生活,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永远是快乐的象征,可是对绝大多数孤儿,特别是那些病残孤儿来说,却是在孤苦中度过的,对父母的思念伴随着他们每一个日日夜夜,他们幼小的心灵承受着我们难以触及的伤痕。对这些失去父母庇护的孩子们来说,“拥有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得到一份持续有保障的救助”,将是他们最渴望的儿童节礼物。

  “六一”来临之际,本报联手石家庄市民政局向全社会发出呼吁,期待更多的人能给这些孤儿们家一般的温暖,能让他们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世界。你的一份爱心,可以使困境中的孤儿获得及时救助;您一个关爱的眼神,可以换回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您一句发自肺腑的问候,可以让孤独尘埃里开出美丽的花朵。

  如果您身边有需要帮助的孤儿,请把他们的心事和生活状态说给我们听;如果您想要资助优秀的孤儿完成学业和治疗疾病;如果你有更多爱心奉献给他们;如果您有更好的救助孤残儿童的建议,都可以拨打热线电话13832300997,参与我们的活动。

  记者探访

  晓静(14岁)

  懂事的她“暂时还没有”六一愿望

  在只有几件简单家具但收拾整洁的小屋子里,昨日,记者见到了孤儿晓静(化名)。面容清秀的她扎着简单的马尾辫,头上没戴任何饰品,身着校服,有些局促地坐在姥爷的身边,显得有些紧张。

  交谈中,记者了解到,今年14岁的晓静,正在读初一。因为学校靠近姨妈家,她平时住在那里,只有周末的时候才会回到姥爷家,跟姥爷姥姥团聚。晓静的爸爸妈妈在她五六岁时先后离开了她,从那以后,她便一直跟着姥爷生活。

  姥爷的家境并不是太好,姥姥没有收入,一家三口靠姥爷每个月1000元左右的退休金维持生活。现在晓静正读初中,这些钱虽不宽裕,还能支撑她读书。当问及孩子以后的日子怎么办时,晓静的姥爷有些无奈地回答:“只能靠她的两个姨妈了,她们倒是对孩子都很好,但谁家生活也不容易。”

  当记者问到晓静的学习情况时,晓静显得有些焦躁,提出要去趟厕所。

  晓静离开后,她的姥爷向记者介绍说,晓静这孩子一直很懂事,小学时还拿过好几次奖状,现在成绩只能算是中等了。但她一直很努力,周末在家没人找她玩时,她就会拿出数学课本来学习。每次老师的评语姥爷也会看,老师经常会写一些“勤奋上进,乐于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晓静平时有向您提出过特别想要什么东西吗?”记者问。“好像没有,最多也就是买点零食吃。”她的姥爷想了想说。晓静这孩子人缘很好,平时来找她玩的同学很多。

  晓静回来了,姥爷当着记者的面对她说:“你一定得好好学习,只要你能读下去,我一定会让你的两个姨供你……”晓静在一旁一直点头。记者问她平时有什么爱好,她的眼中闪过一丝迷茫,然后摇摇头,不再说话。一旁的姥爷说,她有时会参加一些活动,像唱歌、跳舞之类的。当记者问及这个“六一”晓静准备怎么过有什么愿望时,她还是摇头。在记者的注视下,她低声回答道:“暂时还没有。”她的姥爷说:“孩子很懂事,她知道家里条件不好,无论生日还是节日,几乎不提别的要求。”

  “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她将来能有个好归宿。”记者离开时,晓静姥爷期盼地说。

  芳芳(11岁)

  奶奶70岁改嫁只为养活她

  马大姐是省会一位爱心人士,多年来,她一直默默资助和关心着许多孤儿。参加救助孤儿的活动已经6年多了,但马大姐提起她第一次见到山里孤儿的时候,依然难受的要抽泣。

  那个在11月份依然穿着拖鞋的女孩名叫芳芳(化名,今年11岁),爷爷早就去世了,在一次车祸中,他的父母和大伯也都离开了人世。两个儿子都没有了,芳芳的奶奶独自承担起抚养芳芳的责任。马大姐第一次见到芳芳时,她已经4岁了。不但没有过冬的棉鞋,孩子甚至没有过冬的棉衣。马大姐给孩子量衣服时,她的奶奶不忘记嘱咐马大姐:“量大点儿,这样,孩子来年还能穿。”而之前,芳芳的奶奶为了能养活芳芳,在快70岁的时候,又改嫁了。可祸不单行,她的奶奶改嫁后不久,也去世了。马大姐说,如果不是亲自经历,她觉得这都像电视剧里的情节,然而,这却真实地存在于芳芳的生活中,尽管她只有4岁。

  帮助芳芳六年多,开学、过节,马大姐都要去看看芳芳。马大姐说,芳芳一年的节假日概念大约只有暑假、寒假和过年几天。六一儿童节对于芳芳来说,好像是幻想。2003年六一儿童节时,她去看望芳芳,告诉她6月1日是她的节日。可第二年、第三年去时,孩子仍然不知道六一儿童节是什么。在他们眼里,六一儿童节离他们太远了,遥不可及。所以,每次六一去看望芳芳,马大姐都难过半天。这些孩子也是人,他们也需要快乐。真的希望整个社会都来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能感受到快乐。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