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爱,自救之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06:18  钱江晚报

  一

  离现实很远,离心灵很近,这就是童话。

  二

  “从前有个女人,非常想有一个孩子,但是没有办法实现她的愿望,最后她去找巫婆,问她在哪里可以找一个孩子……”巫婆送给了女人一颗麦粒,让她种下去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因为一颗麦粒,女人给了巫婆十二个银币。

  麦粒并不是巫婆卖给女人的,是送给她的;十二个银币,也不是麦粒的价格。如果女人不相信巫婆,就不会向其求助;相信巫婆,就相信麦粒。表达感谢,无须等到麦粒变成孩子。

  三

  女人把麦粒种在花盆里,开出了一朵花。女人亲了亲这朵花,花苞就打开了,里面有一个拇指姑娘,女人得到了她一直盼望的孩子。可以说这个孩子是巫婆送给她的,也可以说是女人送给自己的。“亲了亲这朵花”——是爱,催开了花朵。跟那些父母所生的孩子一样,拇指姑娘也是爱的结晶。如果不是这样,《拇指姑娘》和别的所有童话,对我们这些俗世中的人们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说得煞风景一点,童话就是爱的教科书。只是它不是用道理,而是用美和爱来书写的。而且它一点不深奥,反而很平常,跟生活一样平常。因为童话就是要把最朴素的事情告诉我们。因为朴素,所以不可或缺;也因为朴素,最易被低估、忽视、忘记、丢弃。成人大都不读童话。成人都长大了,已经很聪明了,不需要童话了,只需要金钱、名声、地位。他们可能还为小时侯会去读童话感到难为情——如果那时候就开始读能够长本领的书,而不是一点用都没有的童话,该有多好。

  四

  落难的拇指姑娘被田鼠收留了,在田鼠家通向鼹鼠家的地道里,有一只冻死了的燕子。拇指姑娘看燕子躺在冷冰冰的地上,觉得燕子太可怜了。晚上,她偷偷给燕子盖了一床毯子和一些干了的花絮——只有童话里的人才那么傻。可是,燕子竟然活过来了,带着拇指姑娘逃离了田鼠,不,逃离了鼹鼠。燕子第一次要带拇指姑娘离开时,她怕收留了她的田鼠伤心,所以没有走。现在,房子比田鼠大二十倍的鼹鼠要迎娶她时,拇指姑娘才同意燕子带自己逃离。

  又一个好心有好报的故事。“好心有好报”是因果关系,好心在前,好报在后,可是现实中,好心不一定有好报,甚至有恶报也可能。于是顺序倒过来了:“有好报才愿意付出好心”。在“因果报应”的信仰中,“好心”与“好报”是分离的,“好报”的结果,外在于“好心”,靠的是运气。但是,在安徒生笔下,燕子救拇指姑娘,并不是拇指姑娘救了燕子所得的报偿。为什么安徒生把燕子写成是死的?是为了刻画拇指姑娘的纯洁的不带任何目的的爱。安徒生本想借助拇指姑娘的命运告诉我们:爱,是人,或者说人类的自救的力量,甚至是唯一的自救之途。燕子复活,体现了爱的力量,而不是作为一种“报答”。但是,这种理解,对相信“因果报应”的人们来说,可能难以接受。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