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在禁烧路上干了12年 今年本以为找到了秸秆出路 却因一时疏忽被免职 一个免职干部的12年禁烧路

  一言难“禁”的秸秆

  昨日下午4时许,新都斑竹园镇政府,镇统筹城乡开发中心(俗称“推进办”)主任刘兴龙跳下禁烧秸秆宣传车,满头大汗跑回办公室。几分钟前,他刚接到正式通知,因秸秆禁烧工作不力,他和副主任蔡崇英被双双免职。

  他们是今年成都因秸秆禁烧不力第一批被免职的镇干部。“5月24日村民烧秸秆被媒体曝光后,我已隐隐感觉可能要被问责。”刘兴龙说。

  我确实有责任。禁烧秸秆确实有一定难处,但必须认真梳理每一个细节,稍有疏忽肯定会出纰漏。我觉得,作为党员干部,出了问题首先要在自身找原因,不能总是想找借口。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干任何工作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尽职尽责。———新都区斑竹园镇统筹城乡开发中心主任刘兴龙

  开着巡逻车到处喊

  还是“没管住”

  5月24日傍晚,刘兴龙和往常一样,下班后没有马上回家,仍开着禁烧秸秆宣传车在斑竹园辖区机耕道巡逻。当接到电话说发现焚烧点时,他正在另一村巡逻。

  作为镇统筹城乡开发中心主任,每年到这个时候刘兴龙都要开展“禁烧秸秆”工作。斑竹园镇面积约48平方公里,辖区内有大片农田。要确保每一户村民都不焚烧秸秆并不容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虽然一天24小时都有人巡逻,但有时巡逻人员前脚走,后脚就有村民悄悄点火。”

  24日晚10时许,刘兴龙突然接到新都区禁烧办电话,得知大夫村、三河村等地有村民正在焚烧秸秆。刘兴龙说,当时他正在另一个村子巡逻,接到消息后马上开车赶往现场,但火已被其他巡逻队员扑灭。刘兴龙在“禁烧战线”上已干了12年,辖区有人烧秸秆并不是第一次。但得知有媒体采访时,他隐隐感觉事情可能有些严重了。当晚,他连夜召集镇村干部开会,再次重申秸秆禁烧工作。其实,早在上个月油菜即将收割时,斑竹园镇已下发通知要求做好秸秆禁烧工作。刘兴龙称,通知下发后,他在会上曾重申要求做到“三不”:空中不见烟雾、田里不见黑斑,夜晚不见火苗。“但有的村民总觉得,我一个人深更半夜悄悄烧不会影响空气,但当大家都这么想并这样干时,影响可能就大了。”

  第二天,刘兴龙把相关情况向领导做了汇报,并按程序对24日晚发现着火点的3个村子展开调查。经了解,当晚斑竹园镇有6户村民的农田有着火点,其中3户因违规焚烧秸秆分别被罚款100元,另外3户主要是烧野草,着火点小且认错态度较好,最终被要求当众做检讨。

  12年禁烧路

  办法想了一大堆

  “我只能努力保证斑竹园辖区内不要有村民焚烧秸秆!”刘兴龙称,自己在秸秆禁烧战线干了12年,对于秸秆,真可谓一言难“禁”。

  12年前,刘兴龙从斑竹园计生办主任调任“农业口”,全面负责斑竹园辖区秸秆禁烧工作。在主抓此项工作第一年,他主要靠宣传,加上白天黑夜巡逻,经常睡不好觉。在征求专家及村民意见后,刘兴龙第二年便开始在斑竹园镇推广“秸秆粉碎”办法———收割小麦及油菜后,秸秆用机器粉碎,在地里掩埋。他试图通过“疏堵结合”避免村民们随意焚烧。但很快发现,被粉碎的秸秆短期内无法腐烂,等田里灌了水插上秧苗,秸秆碎末因浮力很快冒出水面,连秧苗也一并被“拔起”。第一次改良尝试以失败告终。

  2003年前后,有专家开始推荐“走道式深埋”,在田里挖沟,堆放掩埋秸秆。但这样一来增加了许多劳动量,在尝试两年后,村民们没人愿意继续这样做。“我们无权要求村民必须选择深埋!”刘兴龙无奈地说。

  2006年前后,刘兴龙又得知,可借助一种叫“腐杆灵”的药物让秸秆快速腐烂。他马上通知几名村干部先行试点。效果确实不错,但买药要增加投入。“平均每亩地要几十元,种庄稼收益本来就不高,要增加投入,村民们就不太愿意!”好在经多方劝说,目前斑竹园部分种植蔬菜的农户坚持此法。

  进入2009年,刘兴龙一次看报纸得知,有公司发明了“秸秆造砖”技术,每亩秸秆可卖30元钱!刘兴龙大喜,今年初,他再次安排专人与一家公司联系,对方答应尽快来收秸秆。这个消息也迅速告诉了辖区村民。

  斑竹园的秸秆,似乎终于找到了出路。

  或许有委屈

  但必须有人来担责

  “我以为为秸秆找到了出路,今年工作要好做得多!”刘兴龙承认,因分管的事多,并告知村民秸秆可卖钱,所以对禁烧工作稍有疏忽。“如今年巡逻队员没像往年一样统一佩戴袖章。”

  然而,许多农户因家里的青壮年劳力外出,搬运秸秆并不方便。24日深夜,天气放晴后,一些秸秆干枯,大夫村、三河村有村民深夜悄悄点燃了秸秆。因秸秆禁烧工作不力,新都区委区政府经研究决定,对斑竹园镇2名责任干部给予免职处理。

  昨早7时许,刘兴龙和往常一样早早赶到办公室。此时,处理决定还没有下发。期间,有同事告知,斑竹园2名干部被免职。刘兴龙称,他在看了报道后初步推测,自己可能遭了,但昨日他仍坚持在辖区内巡查宣传。

  昨日下午2时许,记者跟随刘兴龙巡查时,因宣传车长时间奔波,发动机突然冒起黑烟。检查发现,原来是水箱烧干了。汽车瘫在路边,刘兴龙非常焦急。“今天天气突然热起来了,搞不好又有村民要烧秸秆!”

  下午4时许,他在巡查路上突然接到通知,领导找他谈话。很快,他和副主任蔡崇英接到正式通知,因禁烧工作不力,2人被免职。据多名同事证实,这名皮肤黝黑的汉子,干了12年“秸秆禁烧”工作,此前因工作突出曾受到表扬。

  刘兴龙并不感觉意外。他坦承,自己在禁烧秸秆工作上确实有所疏忽,但自己不会因免职背包袱而一蹶不振。另一被免职干部蔡崇英,面对媒体则保持了缄默。“他们其实很辛苦,被免职或许有委屈,但秸秆禁烧不力,必须有人来承担这个责任!”斑竹园镇党政办相关负责人说。

  对话免职干部

  我是老同志了

  确实没做好表率

  记者:得知自己被免职后你怎么想?

  刘兴龙:其实在5月24日有村民烧秸秆被曝光后,我已隐隐感觉可能要被问责。我已干了12年的秸秆禁烧工作,除了禁烧,还有其他很多事情比如给农民办理社保、防洪等要忙。但这些都不是借口,扪心自问,在抓秸秆禁烧方面,我确实有一些疏忽。

  记者:你当晚坚持巡逻,为何还有人烧?

  刘兴龙:我是主管这项工作的,斑竹园有村民焚烧秸秆,主要责任在我。我已经工作了28年,是一个老同志了,确实没有做好表率。

  记者:免职后会影响你以后的工作吗?

  刘兴龙:肯定不会影响。今天你也看到了,我还是和平常一样工作。我想,在没正式调整工作前,我依然会把禁烧工作做好。

  记者:你觉得委屈吗?

  刘兴龙:你要是说内心一点委屈都没有肯定也不可能,但我确实有责任。禁烧秸秆确实有一定难处,但必须认真梳理每一个细节,稍有疏忽肯定会出纰漏。我觉得,作为党员干部,出了问题首先要在自身找原因,不能总是想找借口。通过这件事,我意识到,干任何工作都必须做到一丝不苟,尽职尽责。本报记者 孙鹏 摄影 刘畅

  处罚继续

  彭州相关责任人罚钱

  金堂两镇长作检讨

  昨日,彭州、金堂两地分别召开紧急会议,对此前因秸秆焚烧事件被通报的责任人进行处理,并提出新的禁烧计划。彭州的天彭镇、军乐镇、敖平镇、致和镇向彭州全市作书面检讨,督查到焚烧现象的几名村党支部书记被诫勉谈话,分片责任人全镇通报批评,同时这些人员今年不评先进,并被处以一定的经济处罚。金堂赵镇、清江镇分管领导被诫勉谈话,两镇镇长在全县大会上作检讨,镇村分片责任人向镇上作检讨。

  成都德阳协商合作

  单靠禁烧不是办法

  关键是要找出路

  昨日上午,成都-德阳农业合作研讨会召开,在5月24日秸秆焚烧造成严重空气污染的当下,禁烧这个话题,不可避免地成为研讨会的热点。“除2008年,2010年是德阳历年来禁烧工作最严格的一年,但仍屡禁不止。”昨日,德阳市环保局局长胡坚在会上表示,秸秆焚烧还没有结束,但高峰期已过,今后一段时间的秸秆焚烧状况会比此前有所好转。

  记者了解到,德阳小春作物所产生的秸秆目前未焚烧、未利用的大约还剩20%~30%。德阳市委常委、副市长陈行祝表示,德阳计划启动补偿机制,对老百姓不焚烧秸秆的予以补偿,把百姓受益与禁烧相结合。

  “成都和德阳,都是成都平原的‘锅底’,共同的大气需要我们共同维护。”成都市副市长刘家强表示,成都愿意与德阳交流秸秆禁烧的经验。除了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成都的禁烧力度很强,对焚烧秸秆的当事人处以罚款,包片督查的责任人如果禁烧不力,还可能作检讨、诫勉谈话,甚至免职。

  成德双方都认为,单靠禁烧不是解决秸秆问题的根本办法,关键是要为秸秆找到好的出路。成都市委常委文登来表示,成都经过近几年探索,发现解决秸秆问题的根本出路还是还田。成都市农科院今年探索的走道式还田技术,被认为是一个比较简单易行的办法,成都提出愿意与德阳在这项技术的推广上加强合作。

  邻居互赠录像光盘:

  城市间的禁烧尴尬

  昨日的研讨会上,德阳市一位领导说了一个故事。前两年,某市秸秆禁烧的负责人在巡查时发现相邻城市大面积烧秸秆,一问农民,说村里从没宣传过禁烧秸秆。于是,该市把全程录像的光盘送到对方禁烧负责人手中,希望引起重视。没过几天,对方也录了一张光盘送给该市,内容是该市某个地方也在烧秸秆,农民也说不知道不准烧。

  这样的故事以及刘兴龙12年的禁烧路,究其原因,还是秸秆没有找到好的出路。“秸秆禁烧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中等水平才会出现的问题。”成都市农委一领导说,贫穷时秸秆可盖房子、燃烧煮饭、喂牲口,富有时有资金投入解决秸秆焚烧问题,不穷不富时,大部分农民会选择把没有用的秸秆烧掉,而政府禁烧,则需要苦心寻找方便、廉价的处理办法。本报记者 谢佳君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