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少年犯罪多因“受他人影响”

  

少年犯罪多因“受他人影响”
未成年犯在答问卷

  成都武侯法院法官到少管所作问卷调查后得出结果

  “71.4%的未成年犯的性格特征属于‘以牙还牙的自我保护者’”、“误入歧途主要是因为‘受他人影响’和‘好奇’”……

  昨日,成都武侯区法院未成年人审判庭的法官们,首次披露了一份问卷调查及结果报告,这也是他们首次针对部分成都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少年犯,所做的一次心理和个人情况的调查。

  “让大家了解一些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共同参与对误入歧途未成年人的帮助。”少审庭的法官说。

  这份问卷一共有36个问题,分为心理测验和个人情况调查两部分。问卷共向30名少年犯发放,最后收回28份。

  通过心理测试部分的10道考题,法官们了解到,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少年犯中,有71.4%的人属于“以牙还牙的自我保护者”。

  “从测试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未成年犯性格基本特征属于自我保护过于强烈,不易与人交往。这类

  性格的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如果受到某些冲击和刺痛,容易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少审庭税庭长说。

  小艳(化名)就是这样一个典型。小艳的妈妈一直很爱她,但爸妈离婚后,妈妈却没争取对小艳的抚养权,这让小艳很伤心。

  从此,小艳产生了极强的叛逆心理,后来演变成抢劫。

  “当时我们问她为什么要犯罪,她说是‘报复妈妈,就要让她伤心、难过’。”税庭长说。

  在问卷中“个人情况调查”的部分,共设置了26道题目,主要目的在于考察这些未成年人的生活和成长环境、犯罪前后的心理状态以及现在服刑改造情况。

  在这部分调查中,最让法官们担心的是,询问这些少年犯“犯罪之前是否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时,有18人选择“不知道”,而他们“对法律知识了解情况”时,有15人“了解很少”,7人“一无所知”;此外,这些孩子犯罪,有一半的人都是“受他人影响”。

  苗苗是(化名)未成年,从老家到成都打工,和她合租房子的几个人把一名陌生女子绑在家里,并告诉苗苗,女子欠他们钱。

  苗苗没管,任凭女子被绑在家,后来事情败露,绑架女子的人被判处绑架罪,苗苗也因共犯被判非法拘禁罪。

  “如果我懂法,就不会有这样的事了。”事后,苗苗很懊悔。武侯法

  记者刘璐(图由武侯法院提供)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