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远洋科考船"大洋一号"完成第21航次科考任务返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11:28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青岛5月28日电(记者 胡浩、张旭东)我国远洋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圆满完成第21航次大洋科考任务,于28日上午返回青岛。

      自2009年7月18日于广州起航,“大洋一号”共历时315天,航程约5.33万海里,经历8个航段,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进行了科学考察。来自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同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外29个单位的约216人次参加了本航次科考任务。

      据21航次首席科学家陶春辉介绍,此次大洋科考开展了海底多金属硫化物、富钴结壳、多金属结核、深海环境、深海生物基因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等多项调查,是一个高度综合性的大洋调查航次,具有目标区多、空间跨度大、时间长、高新尖设备应用多等特点,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他说,在本次航行中,我国科学家在大西洋首次发现多金属硫化物、试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观测和取样型水下机器人成功,并应用海底地震和深海声学深拖等新技术装备等对海底进行了探测。

      第21航次的考察中,科研人员为我国新发现5个热液区,其中包括大西洋2个,太平洋2个,印度洋一个,这使得我国多金属硫化物的发现扩展到了三大洋。陶春辉介绍说,热液活动形成的金属硫化物是重要的海底金属矿产,热液区生物也为研究地球生命现象开辟了新的领域。

      中国的大洋工作起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初以多金属结核资源调查为主。1984年开始着手制定大洋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并开始部署相关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工作。同时,在深海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深海勘查、深海矿物开采、运载和冶炼等高技术平台,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高新技术装备在大洋考察中得到了实际运用,已开始走向成熟阶段。

      作为中国开展远洋科学调查的主力船舶,“大洋一号”自1995年开始执行我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调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