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东石桥坪村推行“三村合一”模式强村富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12:58  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谭贤强、周永昌) 山大人稀的巴东县野三镇石桥坪村,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是辛亥元戎邓玉鳞将军的故里,是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全村8个村民小组,346户1183人,土家族人口占90%。近年来,野三关镇党委、政府抢抓新一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机遇,围绕"兴产业、富村民、建新村"的思路,突出民族团结进步、电脑农业推广应用、弘扬传承民族民间文化三大工作重点,全力打造“三村合一”品牌,成效明显。

  如今,一个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充满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呼之欲出。

  以党建工程为保障,促进民族团结大进步

  坚持以人为本,把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级干部的素质和办事能力,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放在突出位置。利用“两提高、两满意”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领导班子、党员队伍、工作机制、发展业绩、群众反映的“五好”创建活动,"把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能人“以及”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活动,使全村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年来共发展党员5名,发展入党积极分子7名,增加了党组织活力。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治保会、调解委员会和治安中心户长,发挥了"二会一户"的重要作用,加大了矛盾纠纷处理力度,达到了小事不出治安小区,大事不出村,难事不过月。几年来,全村无一例刑事和治安案件发生,民事纠纷大幅度下降,矛盾纠纷调处率100%。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了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党员带领群众干,群众跟着干部干的良好局面。近年来,石桥坪村先后被省爱卫会授予卫生村, 巴东县委授予村级办公场所规范管理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县委授予五好村党支部,县政府授予先进平安村、社会消防工作目标先进村等20多项荣誉称号。村支书邓习爱多次被表彰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镇首届十大道德模范。

  以民生工程为抓手,促进基础设施大改善

  创建之初,石桥坪村的公路入户率仅占37%,村内只有一条简易的机耕路与外边相连,村民普遍存在着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等问题。为破解制约全村发展的瓶颈。一是大修公路,解决行路难。争取国家扶持"三材"资金,组织村民义务投工6500多个,新建村组级公路7公里,整修13公里,硬化公路1公里,全村通车总里程28公里,入户率达98%。二是大建水池,解决饮水难。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铺设管网2600米,建集中供水池2个,解决了村委会、学校、卫生室等群体饮水困难。扶持全村农户家家户户建小水池共计340口,全村总蓄水量达9700立方米,97%的农户用上了自来水。三是大改电路,解决用电难。针对全村的低压输电线路长久老化,送电损耗大、用电质量低、农户成本高的实际,争取电力部门支持,组织村民义务投劳,对全村的输电线路进行全面整改,彻底解决了村民用电难题。

  以特色农业为龙头,促进产业结构大调整

  走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的路子,调结构、建基地、壮龙头、上规模、求效益。着力发展辽核1号核桃、牲猪养殖、无公害蔬菜大棚、甜玉米种植等主打产业,调优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在全村建成核桃示范基地1000亩。发展牲猪养殖和山羊养殖大户20多户,全村年生猪饲养量达8100头。发展蔬菜大棚100棚,合同种植甜玉米400亩。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成立了核桃种植合作社,仲石养殖合作社,大棚蔬菜产销合作社,切实实现了农民增收,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8组邓贵强过去长期靠在外做临时工养家糊口,年收入仅1万多元。现在通过科学养猪,年饲养牲猪1000头,出栏900头,年收入达50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8组邓友珍种植无公害大椒80亩,年收入达16万元。同时,积极支持有志青年走出去闯市场和鼓励务工回乡青年创业。8组邓小兵,到二汽打工,从推销汽车零部件起家,现在他开起了汽车零部件连锁店,年总收入已过千万。经过近三年努力,村民收入明显上升,2009人均纯收入3500元,净增1000多元。

  以电脑农业为载体,促进农业科技大推广

  把大力推广电脑农业技术贯穿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的始终,把科技兴农放在首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2007年,在村委会建起了电脑农业咨询站;2008年,配备了一体化机子,建起了村图书室,募集科技书籍3800多册,装备了投影设备,改装了村文化活动室,使村电脑农业咨询站达到了有专门操作室、有上网电脑、有专家系统、有电脑农业推广牌子、有管理领导、有技术人员、有工作制度和纪律、有工作职责和任务、有工作经费、有考核体系的"十有"标准,能够集中培训、宣传农业科技。

  同时,协调争取了一名大学生到村工作,主要负责电脑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现在全村农户已安装宽带上网电脑62台,完成光纤入户安装工程220户,入户率已达63%。着力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把“懂文化、会经营、善管理”作为新型农民的培养标准,全面加强村民的素质培训。3年共举办各种科技培训20期,培训面达3000多人次,累计发放科技资料4900余份。8组邓习军,运用电脑农业推广良种、农药、新技术等,服务范围辐射全村及周边乡镇的邻近5个村。他不仅自己富了,而且带动其他村民通过发展科技种养殖业,也逐渐富起来。农民们说:电脑这个玩意儿真来事,是个聚宝盆。

  以生态文明为目标,促进村容村貌大改观

  经过近三年的建设,石桥坪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全村98%的农户进行了统一的民居改造,房屋内外粉刷一新,场坝硬化,前后美化,四季果树围绕。家家户户建起了花台,庭院美化面积达2850平方米。村主干道种植银杏绿化,村庄绿化面积达95%。安装路灯36盏,实现了夜间亮化。库、灾区移民和新建的60栋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民居错落有致,形成了一条特色民居新街,先富起来的农民自建农民别墅气势恢弘,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村组户公路四通八达,村容整洁,农家乐、村中心完小、民族广场、村办公楼交相辉映。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与规划有序的人文景观和谐交融。如今的石桥坪,天生石桥,浑然天成;地下宫寨,栩栩如生;下湾湖泊,碧波如镜;六朗山峰,高耸如云;石门三洞,鬼斧神工;五样祥树,山中奇景;将军墓陵,中外驰名。村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处处生机盎然。

  以全面协调为统筹,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

  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着力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围绕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下功夫。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不足400万元,2009年上升到2120万元。绝大部分农户走上了富裕的小康之路。村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15户,50万元以上的3户,100万元以上的3户,甚至涌现出了邓小兵这样的千万以上的富裕农民。村办起了中心完小,教育教学设施齐备。全村适龄儿童78人全部入学。新农合制度全面落实,村民参合率连续三年100%。村建成了村卫生室,医疗条件不断完善,有全职医生2名,村民小病村内治愈。

  建立了石桥坪民族文化活动中心,组建了28人的民族文化宣传队,编制了一套具有本村特色的文艺节目。今年2月成功举办了石桥坪首届春节晚会,石桥坪村民间文化表演队名声大震。另外,在村中心建设占地1200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广场设计精美,布局合理,成为了村民休闲健身、传承民族文化的好去处。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