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旅西华人食品店变迁风云:环境为恶性膨胀提供条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14:0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28日电 据西班牙欧浪网报道,在马德里东北方向大约4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ALCALA DE HENARES的古城,到了本世纪初,面积不大的小城已经拥有30万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小城在发展中涌入的外国移民。在众多外国移民中,中国移民以其勤于创业、吃苦耐劳而在小城显露锋芒。

  前后将近20年时间,中国人产业已经在小城遍地开花,中餐馆、百元店、食品店、酒吧在小城星罗棋布,就连小城老城区著名的百年老街MAYOR也不例外。小城虽小,但此方面的故事颇多。中国人已经在不知觉中悄然改变着小城的商业结构,并冲击着当地人传统产业。这其中尤以华人食品店异常迅猛的发展最为典型。

  ALCALA华人食品店的发展历史并不长,虽然滞后于马德里,但发展势头却超出马德里以及周边地区其它城市。经济危机开始后这种小店并没有随着危机加剧而减少,相反却越开越多,无序状态导致的恶性膨胀终于让市场开始教训那些头脑发昏的中国人。小城故事多,并非都是乐。一家华人食品店的涌入,另一家华人食品店的关门,喜上眉梢的日子并不长,苦在心里的也只有自己清楚。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华人生意在ALCALA主要仍以中餐馆、百元店为主,此类经济形式虽然是中国人的支柱产业,但却因投资大、管理要求严而让众多中国人望而却步。一直到本世纪的2003年左右,受马德里市场的影响,投资小、利润高,风险小、易管理的华人食品店才在ALCALA小城落户,不想短短几年后,该经济形式就在小城疯狂蔓延,其发展速度超出人们想象,使ALCALA亦成为马德里地区华人食品店密度最高的城市。由此人们不得不提出疑问:为什么华人食品店会在这个古老小城有适合自己繁衍的土壤,这里的经营环境较之他处有什么不同吗?

  作为西班牙文化名城,ALCALA以其文化氛围与毗邻马德里的地域优势吸引了大量当地人和移民前来工作、居住生活,由此ALCALA成为马德里周边城市中接纳移民最多的城市。与当地人不同的是:大量移民的涌入形成潜在的食品消费市场,不可小看,只是外人浑然不觉。一旦有一天,那种几乎全天候服务,食品价销售格低廉的华人食品店出现在这个小城的某一个角落、尤其是移民聚集区后,其火爆的生意立刻就会给商家造成一种错误表象:“这里食品店的生意比其它地方好做”。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一个在此地开食品店成功的中国人会迅速招来自己的兄弟姊妹与其它亲戚,加盟到食品店行业队伍里。一个市场的形成纵然有市场本身的需要,但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后,市场同样会用经济杠杆去调节。到那时就会有人成为市场牺牲品。ALCALA华人食品店后来的发展趋势就证明了这一点。

  综合分析,华人食品店在ALCALA迅速崛起并火爆兴旺,是由以下因素促成的:

  一是外来移民的稠密所形成的庞大消费市场。同样是移民区,但ALCALA不同,外来移民密集度超过其它城市。在2004年左右,大量移民涌入让后续移民在来到ALCALA甚至房子都很难租。一位在此地生活6年的青田人对记者说:“在我刚到这里的时候移民真多,想租个住家都找不到。现在你看看,很多移民都走了,随便就能找到一套房子。”

  记者了解到,在ALCALA华人食品店生意最火的不是在西班牙人居住区,而是在那些罗马尼亚人、南美人居住密集的地方。在西班牙经济最繁荣的时候,大量移民每日往返于马德里与ALCALA 之间,这些不同于大城市游客的移民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日常生活用品的采买以及酒类消费的去处只有住地附近的华人食品店,外来移民舍得消费,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滋润了华人食品店业主,好的食品店一天的营业额最少也会保持在500-700元以上,几乎成倍的利润让每个食品店业主乐不可支,也难怪其它中国人跟在后面照猫画虎了。1

  二是当地廉价的地租给商家带来的实惠。在ALCALA,2004年左右一家地段极佳、地处闹市区、经营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的食品店每月租金仅在1500元左右,离开闹市区,面积在8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月租金也仅在500到800元。而在马德里地区,同样人气的老城区华人食品店100平方米以下,50平方米以上的店面月租金却要在3000元左右。虽然地域不同但经营效益相差无几,这其中地价优势带来的潜在效益就显现出来了。是人都会算账,一比较,就会在两者之间做选择。

  三是中国人海外淘金梦具有的理念所形成行为。在旅西中国人中,以浙江一带的青田人居多。在青田人看来,“出国就是做老板,打工没出息,也被人瞧不起”。故所有浙江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就会去开店,哪怕只是赚下工资钱,也要给自己罩上一个老板的头衔。

  而在对所从事生意的形式进行选择的时候,本钱少、风险小、赚钱容易的食品店正合这些人的心意。于是一种现象就出现了:中国人的食品店到处都是,一条不到50米长的街道上竟有三家凑在一块。而且是面对面,颇有对台打擂的感觉。对此,前不久超级邻居食品批发公司老板来ALCALA做市场调研时也不得不发出感叹:说没想到ALCALA中国人食品店开得比马德里还密集,其密集程度超出他的想象。

  在上述因素作用下,ALCALA华人食品店经历了从蓬勃发展到恶性膨胀的过程。此过程让深陷其中的店家作茧自缚,推不掉、躲不开。但毕竟日子还能维持,当经济危机带来后,移民纷纷返回故土的现状让无序发展华人食品店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店泛滥的后遗症才真正凸显。

  真正让ALCALA华人食品店老板感到情况不妙的时候,就是经济危机加剧以后。

  经济危机开始后的两年时间里,严峻的形势并没有让中国人感到害怕,反而更加刺激了众人大上食品店的决心与勇气。因为店租更加便宜,店面更加好找。但岂不知如此走向深渊,自己把自己害了。

  采访中在AVENIDA LOPE DE FIGUEROA大街一处十字路口开了7年食品店的青田人朱先生说:在2004年他来到此地开食品店的时候,整个ALCALA华人食品店还不到5家。但此后不到半年,在同一条街上大约相差10几个门牌号的地方,又开出另外一家。一年后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

  在他所出店面的路口附近,相继开出8家华人食品店,有的在他店对面,有的就在店面附近,店多生意就要受影响,好在他的店地理位置极佳,否则也要向有的店那样倒霉了。

  采访中一位商家对记者说:这样多的食品店挤在一起,生意一紧张,降价招数就用上了。拿面包为例,卖出一条面包多少也要赚一些。但中国人的食品店为了竞争的需要,竟然把面包价格降到了进价以下,有的甚至大赔,将面包价格卖到0.15元一条。

  记者来到FELIPE II街的一处路面,但见在街道一侧已经关闭了两家食品店,但却写着转让字样。寒风中贴着转让字条的食品店周围没有一点人气。(一鸣)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