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裔设计遍布全球 被赞“邓文中的桥上永不落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15:22  中国新闻网

  

华裔设计遍布全球被赞“邓文中的桥上永不落日”
华裔桥梁设计大师邓文中经过44年多的奋斗,设计作品超过100件,遍布欧、美、亚、非、澳各大陆,享有“邓文中的桥上永不落日”(The sun never sets on a Man-Chung Tang bridge)的美誉。 (美国《世界日报》/谢涛摄影)

  中新网5月28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华裔桥梁设计大师邓文中经过44年多的奋斗,设计作品超过100件,遍布欧、美、亚、非、澳各大陆,享有“邓文中的桥上永不落日”(The sun never sets on a Man-Chung Tang bridge)的美誉。

  72岁的邓文中听觉有些不灵光,但思维敏捷,言谈睿智。他说:“我觉得工程师都是艺术家,因为工程学是‘人’的学问,是社会的科学;一个工程没有绝对的对不对,也就是没有完美,只有实用的工程;如果你要求我所有设计都做到100分,就成了对不对的问题,所以工程也没有完美,只有OK!至于风格,只能说经验丰富了,才有所谓风格。好的设计会与环境结合因势利导,金门大桥就是一个好例子”。

  工程师使命,为民服务

  邓文中强调,“工程师的立场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有时候专业要向民意妥协。“比如林同棪公司在旧金山设计屋仑(奥克兰)海湾大桥(新桥东跨重建工程)时,市民和政府要求既要极防震、易修复,又只喜欢悬索桥,还要成为地区的新形象(iconic);但工程师担心的却是桥下的地基不稳。”

  “但妥协不等于放弃,最后我们的工程师提出了创新的设计,满足民众的需要,这就是好的设计”,邓文中满意地表示。

  对于华人在美国主流社会闯荡,邓文中对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的问题颇有见解,他以自己的经历举了两个例子,“讲出身,我是珠海大学毕业的,可能99.9%的人没听过,还可能有人会说我是‘野鸡大学’毕业的呢。但如果有来自同一个学校的人,一直不懈地努力,我们就能创造出一个正面形象来。现在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他们在美国也越来越出色,华人的专业形象也就会越来越好”。

  邓文中回忆说:“60年代我到德国留学,二战后的德国很难租到房子,我和朋友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老太太有房出租,但她却不愿意租给我,因为她说从来没见过从香港来的人。老太太不了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心理上不能接受与我们同屋共住。后来我另外找到房子,并住了五年,临走时,房东还舍不得,并声言一定要再租给中国人。可见只要加深了解,就没有所谓的种族问题。”

  人生哲学,少点压力

  邓文中经历战后重建的欧洲、交通网络大发展时期的美国,又率先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中国,每一次都遇上最能让桥梁工程师大展身手的机遇。

  事业成就非凡的邓文中,生活沉稳淡泊。他说自己的人生哲学,就是不累积压力,特别是因他人过错而造成的不必要压力。“主观地评价,客观看功能,以严谨的态度和放松的心态,工作和人生往往是相通的”,邓文中如是说。(谢涛)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