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峡办:探索新路把三峡库区建成生态经济示范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17:28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重庆5月28日电(记者张桂林、张舒宁)国务院三峡办有关负责人日前在重庆表示,要以增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完善相关政策,探索发展新路,努力把三峡库区建设成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三峡办副主任雷加富在此间举行的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研讨会上表示,三峡工程的兴建和移民搬迁,为库区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三峡库区人多地少的基础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实现库区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既有机遇,更有挑战。

      雷加富说,要从国家战略高度,指导和帮助三峡库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议国家及有关部门继续延续三峡工程建设期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探索生态补偿、移民培训和就业扶持政策,拓宽对口支援渠道,创新工作机制,引导多方面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向库区聚集。

      雷加富表示,三峡库区各地要努力探索一条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把三峡库区建设成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下一步将积极支持库区重点移民城镇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和生态农业园区,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生态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和低碳经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加大库区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提高移民群众的收入水平。

  三峡办:优化水资源调度进一步拓展三峡工程效益

      新华社重庆5月28日电(记者张桂林、张舒宁)国务院三峡办有关负责人日前在重庆表示,自2008年启动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工程防洪、航运、发电等巨大效益开始显现,下一步要通过不断优化三峡水库水资源调度等措施,进一步拓展其补水、生态等方面的效益。

      三峡办副主任雷加富在此间举行的长江流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研讨会上介绍,三峡工程早在2008年就已经具备175米水位蓄水条件,并顺利进行了多次试验性蓄水,其综合效益正逐步显现,长江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三峡电站装机容量将达到2250万千瓦,每年可向华东、华中地区提供近1千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有效改善宜昌至重庆段660公里的航道,提高了黄金水道运输能力,降低了运输成本。

      雷加富表示,随着三峡工程初期运行,人们对其主体功能和综合效益的认识日趋深化,下一步,要通过不断优化三峡水库水资源调度等措施,使工程效益进一步拓展。要在确保长江流域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每年9月底三峡水库蓄水量,逐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水平,提高水库蓄满的保证率,充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三大效益。要进一步增强三峡水库在枯水期对下游的补水功能,有效缓解长江中下游7省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需求,还可开发面向华北地区的供水功能。

      此外,要进一步拓展三峡工程的生态效益。充分发挥三峡库区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作用,确保国家战略水资源的水质安全,改善江湖关系变化对洞庭湖、鄱阳湖和长江河口地区等区域带来的影响,维护湿地生态功能,改善水生、陆生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要科学规划长江流域水电开发项目,优化全流域梯级调度,科学规划长江流域特别是三峡库区的城乡发展,综合协调各部门、各地方的利益关系,通过系统的管理措施,实现三峡工程效益最大化。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