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文化育人细无声—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18:18  中国政府网

  文化育人细无声

  ——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综述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成黎明、陈洁)每年举办“廉洁文化节”;组建大学生廉洁文化社团;校长给每位新生写信强调廉洁自律;全体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进行廉洁从业宣誓……

      创建廉洁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是湖南大学多年来主推的校园文化品牌,已成为该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5年多来,各地各部门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以培育和凝练大学精神为重点,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主线,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得到系统推进。

      培育大学精神 营造良好校风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清华人的精神信条;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是南开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孙中山先生亲笔为中山大学题写的校训;

      ……

      校训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富矿。

      “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校训朴实而庄重。多年来,学校坚持开展“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和“以投身西部为荣、以服务基层为荣、以创业成才为荣”的新老“三光荣”教育,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比例均在70%以上,到西部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

      发掘校史资源,发掘大学传统,为校园文化提供精神支柱,是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2004年,湖北大学成立大学生校史宣讲队,在全校进行巡回宣讲,广泛开展“知校、爱校、兴校、荣校”活动,在校史教育中突出爱校与爱国的融合,让学生在校史教育中净化心灵、坚定信念。

      如果说人文思想和人文关怀像雨露一样浇灌师生心灵,那么科学氛围则为校园文化提供一片沃土。

      华中科技大学大力倡导“科学为壤、人文浇灌”的理念,将科学与人文的有机融合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开设“科学精神与实践讲座”、“科学研究方法论坛”、“人文素质讲座”、“人生·事业·国家”主题讲座等,培育学生科学人文素养。

      一个具有特色的优秀班集体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设置“学业成绩典范班”、“科技创新班”、“优秀寝室建设班”。电子科技大学以“塑精神、重团结、显特色”为目标,倡导人人都参与、个个求特长、班班有特色的班级建设理念,开展学生优秀班集体创建活动,激励学生自我教育、相互促进。

      “荧荧红烛,巍巍师魂。身立杏坛,首修人品。忠于职守,信仰坚贞。以德执教,至真至诚……”

      武汉大学征集创作了《师德铭》,并积极开展学习推广活动。广大教师在《师德铭》的创作、学习、宣传和践行中实现了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

      2009年,谭之平当选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她的母校、地处“中华孝文化名城”孝感的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主打“孝”字牌,大力弘扬孝文化,宣扬真善美,开展“给父母梳一次头、洗一次脚”、“给高中母校老师写一封信”等活动,让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常思回报之义。

      5年多来,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各高校注重强化精神支柱,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用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鼓舞人,用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熏陶人。

      高扬时代旋律 开展主题教育

      每到周末,河南大学大礼堂广场前总是人头攒动。

      相声、武术、歌舞、书法、美术作品展……各种活动丰富多彩,欢声笑语不断。一周一次的周末文化广场已经成为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文化大餐。

      相似的场景还出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有机结合,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教育部、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积极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抓住重大事件、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庆日等契机,组织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活动、全国大学生“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竞赛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

      ——推进高雅艺术和传统文化进校园,组织国家和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多部门联合举办大学生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全国道德模范进校园等活动,引起广大学生的强烈共鸣。

      各地各高校广泛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深深地教育了我,更进一步激励我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建设美丽的云南刻苦学习。”在西南联大网上纪念馆的留言簿上,一位大学生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参观西南联大及“一二·一”纪念馆是每个云南师范大学学生的必修课,爱国主义教育是该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南京医科大学引导学生读百本(部)好书,吟百首好诗(词),唱百首好歌。六年来,学生共完成72400多篇读书笔记、6700多篇调研报告,1730多场主题班会、160多场读书报告会、15个各类专题展览,学校已编印了83册《南医大学生美文集》,形成了一个书香飘逸的人文校园。

      重庆大学等高校将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逐步实现重大活动精品化、行业推动示范化、群众活动普及化。

      这些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创新文化载体 营造和谐氛围

      校园文化是无形的,校园文化也是有形的。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这种环境不仅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优美的环境使人身心舒畅,徜徉其间,容易被其承载的文化所感染。

      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近1000米长的景观水道两侧,坐落着72幅日历造型的雕塑作品。这就是该校的历史文化长廊。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到这条长廊来上一堂生动的校史课,在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场景中,感受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辉煌的发展历史。

      优化校园环境,使校园中每处景观都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都承载起文化价值,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复旦大学致力于把校园橱窗展览建设成表达大学文化思考,展示大学文化内涵的窗口,200多场“文化之窗”系列展览成为复旦人重温历史、缅怀先贤、激发爱党爱国爱校情怀的壮丽画卷;

      ——烟台大学评选校园十大景点,建设一百尊文化雕塑,设立千米文化艺术长廊,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河北农业大学建立了“太行山道路展览馆”和“太行山道路碑廊”,“太行山精神”融入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和广大师生员工的血液中;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园环境布置上力求突出铁路行业特点,建造模拟站台实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受职业精神教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馆自落成以来,先后举办了几十场高水平的公益展览,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参观者在这里接受艺术的陶冶;

      ……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5年多来,人们欣喜地看到——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走在时代的前列。教育部思政司举办多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一批批优秀成果脱颖而出,感染和熏陶着青年学子,结出累累育人硕果。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