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第21航次大洋科考取得六大历史性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8日19:3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青岛5月28日电(记者 阮煜琳)圆满完成中国第21航次大洋科考任务的“大洋一号”船28日返回青岛。本次历时最久的中国大洋科考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其中,中国首次在南大西洋海区发现了热液区,实现了中国在世界三大洋海底硫化物的发现。

  “大洋一号”自2009年7月18日于广州启航,历时315天,航程约5.33万海里,经历8个航段,调查区域涉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据第21航次大洋科考总首席科学家陶春辉介绍,这次被称为“发现之旅”的环球大洋科考,共有六大历史突破。

  第一,实现了中国在世界三大洋的海底硫化物的发现。本航次中国新发现了5个热液区(大西洋2个,太平洋2个,印度洋1个),其中在南大西洋海区发现的两个热液区是继中国在印度洋、太平洋发现多金属硫化物后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使中国多金属硫化物的发现扩展到了三大洋。

  第二,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完成大规模海底地震台阵探测调查,开创了中国在大洋中脊开展海底地震探测的先河,填补了在超慢速扩张的西南印度洋中脊海底地震探测的空白。

  第三,在太平洋首次成功使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观测和取样型水下机器人,观察到大量黑烟囱并用机械手成功采得烟囱体样品,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能使用深海机器人进行洋中脊调查的国家之一。

  第四,首次在西南印度洋发现大范围出露的超基性岩,并用拖网和电视抓斗采获大量超基性岩,为研究超慢速洋中脊的地质构造及热液成因提供了宝贵的样品。

  第五,首次在海山区和多金属结核合同区成功进行深海声学深拖调查,为研究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结核的小尺度分布规律、控矿机理以及调查区精细地形特征奠定了基础。

  第六,首次对东经90度海岭和印度洋南赤道流区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环境调查。(完)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