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郑州出租车酝酿取消运六歇一 四项举措破解打车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01:57  东方今报

  昨天,郑州市客运管理处(以下简称客运管理处)4楼会议室,主任张东伟携班子成员,与省会媒体“面对面”:打车难、拒载、黑车、加气难、经营权、司机安全……每个关键词背后,都是目前省会出租车行业的痼疾难点。

  会上透露,郑州正酝酿逐步取消“运六歇一”制度,增加运力破解打车难题;出租车专用加气站建设争取今年有眉目;今年将设立投诉服务中心,加强与乘客服务互动;副驾驶位置安装摄像头,确保司机安全……每一项内容都不“务虚”,但能否真正落实到位,市民还要拭目以待。 □今报记者 张英 通讯员 李羽/文 沈翔/图

  ●错时交接班抗 “拒载”效果不明显

  今年2月1日,客运管理处对全市出租车实行错时交接班制度,旨在治理打车难、拒载等问题。出租车车牌尾号为单号的,于每日早上6时至7时和下午5时至6时进行交接班;车牌尾号为双号的,于每日上午8时至9时和晚上8时至9时进行交接班。

  同时,客运管理处制定“配套措施”,为出租车制作了一批蓝色的“指向牌”,内容包括车辆牌号、交接班时间及交接班地点和方向,交接班的地点由各出租车主副驾驶员自行约定。

  4个月过去,错时交接班效果怎样?张东伟坦承,效果并不明显。3月、4月、5月,每月拒载投诉电话均为400多个。张东伟说,今年以来,对拒载行为处罚也不可谓不重,首次拒载,罚款300元,停业培训15天;二次拒载,注销其服务资格。今年共注销34名违章者资格,其中拒载的有6人。

  ●经营权或将无偿使用,不准交易

  出租车经营权,因背后巨大的利益,一度成为敏感话题。昨天,客运管理处正面回应市民及出租车司机关于经营权的疑问。

  1996年,郑州市参照其他城市的做法,实施有偿转让出租车经营权的方式代替行政审批。最早经营权的价格是10年5万元,1997年提高到10年6万元,2002年提高到8年6万元。

  如今,经营权成为稀缺资源,在郑州市场一度被炒高到近50万元。而且,随着越来越多出租车经营权到期,不少司机非常关心经营权新政,经营权能否被延长?政府是否要收回?

  张东伟说,关于经营权的概念很明确,它是国家有限期性质的公共资源,其最终所有权归政府所有。预计今年10月,国务院对于出租车行业要出台新的管理规定,而目前关于经营权“有偿”还是“无偿”使用的问题,届时将水落石出。

  如果是“无偿”使用,经营权不会再像目前一样,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或“炒卖”。

  ●四项举措,尝试破解打车难题

  ○逐步取消“运六歇一”

  目前,郑州出租车总量为10607辆,这个数字12年没有变化。然而,郑州城市框架却每年都在扩大。今年5月25日,郑州市政府最新建成区面积数字“新鲜出炉”,目前,省会建成区面积为310平方公里,比去年增加了7平方公里。

  相比于2003年,建成区面积整整大了一倍。地盘大了,出租车跑得更远了,以往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北部组团、东南组团等这些被出租车司机戏称为“鸟不拉屎”的地方,去的人越来越多,而且郑州这几年与周边城市联系越来越紧密,长途的活儿也越来越多。

  出租车运力成了新问题。张东伟介绍,客运管理处一直也在做调查,郑州市区高峰时段,加上越来越堵的交通状况,出租车确实难坐,拒载严重。

  昨天,张东伟透露,客运管理处拟逐步取消实行近10年的“运六歇一”制度,这样每天市区可增加2000多辆出租车运力。张东伟说,取消“运六歇一”,需要分步骤进行,开始是“分时段、分阶段”进行。分时段是每天早晚高峰期取消“运六歇一”,如早7点到9点,下午5点到7点;分阶段是,每逢春节、郑州大型会议等重要时期,取消“运六歇一”。

  “今年春运期间,从2月4日到28日,出租车已试行取消‘运六歇一’。”张东伟说,效果不错,一个月投诉电话仅有几十个,比实行“运六歇一”期间大大减少。

  张东伟说,这几天也广泛征求了交通专家、市民、司机的意见。但不少司机因直接涉及经济利益反对取消,但出租车行业除了保证司机的正常收益外,还要考虑到社会效益,满足市民乘车需求,目前取消“运六歇一”是符合大多数市民利益的,快的话,7月就会实行,然后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考虑完全取消“运六歇一”。

  ○建设出租车专用加气站

  去年冬天,郑州出租车行业经历了一次加气“危机”,加气难,打车更难。今年,京沙快速通道建设,沙口路加气站已拆迁,接下来京广路加气站也将不保。那么,原来市区的14个加气站,只剩下12个,这其中,5个公交加气站对出租车限时开放,“加气难”今年会更突出。

  张东伟介绍,郑州周边的省会城市,如武汉、太原、成都等地,加气站数量都在30个以上。郑州正酝酿建几个出租车专业加气站,专门为出租车服务,但建加气站不是件容易的事儿,牵涉到土地、规划、审批等一系列程序,且加气站的建站标准比加油站高许多。目前,客运管理处正进行加气站选址工作,已看中郑汴路附近一块地,张东伟表示,建设加气站工作,今年争取有眉目。

  ○设立投诉服务中心

  目前,拒载投诉不方便,不少乘客反映,打投诉电话,还需要提供文字材料,太麻烦,效率能否提高?

  张东伟介绍,提供文字材料一方面是防止对司机的恶意投诉,另一方面是立案法律文书的一部分,以保证管理部门能随时找到投诉人。张东伟表示,目前,客运管理处数字化信息平台正在建设,还要专门设立一个投诉服务大厅,简化投诉程序,加快投诉处理效率,这项工作已经立项,正在申请政府资金,很快就会实施。

  ○提高从业者入行门槛

  市民普遍反映,目前出租车服务质量下降,入行门槛太低,素质参差不齐。

  张东伟也认为目前出租车服务质量有下滑趋势,他介绍,自从2005年《条例》修改后,郑州户口的门槛被打破,几年来,外地人成为郑州出租车行业的主流。

  现在的入行门槛确实很低,《条例》规定:凡年龄在60岁以下(女为55岁以下),身体健康,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3年以上驾龄,无重大交通违规者,经培训合格后,都可成为出租车司机。这个窗口行业因此难免鱼龙混杂,但从去年开始,客运管理处已提高入行门槛,例如:培训时间已从以往的7天提高到15天,培训也启用了新的培训教程,并聘请交警、消防等人员前来授课,甚至邀请电台电视台交通节目的主持人,与学员面对面,就行业实际问题进行深入讲解和沟通,树立出租车从业者的公共意识与服务意识。另外,考试合格率已从原来的95%以上,下降到87%,一些不适合当出租车司机的人员甚至被“劝退”。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