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1个大城市地震危险评价完成 郑州排除地震活动断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02:04  东方今报

  北京消息 继2008年四川发生汶川特大地震后,进入2010年,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又相继遭受地震的破坏,人员伤亡惨重。事实表明,由于城市人口的密集性、物质财富的集中性,城市地震灾害往往具有人员伤亡重、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广的特点。近日,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研究员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我国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日前完成。对郑州等21个大城市的活动断层作出探测和评价,排除了其中80条原先认为的活动断层。

  2004年6月,我国开始正式实施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测技术系统——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徐锡伟是该项目的首席专家。项目选择在北京、上海、天津、福州、沈阳、长春、太原、南京、青岛、郑州、昆明、西安、兰州、银川、海口、广州、呼和浩特、乌鲁木齐、宁波、西宁、拉萨等内地的21个大城市进行了探测研究,该项目于2008年4月顺利完成。

  徐锡伟介绍,通过多年的科学探测和研究,目前已基本查明了21个城市及其邻区的主要断层的分布、最新活动性和发震危险性,特别是排除了上海、天津、广州、沈阳、银川、青岛等城市的80条断层的活动性。

  据徐锡伟介绍,在探测中,一旦确定活动断层的空间位置后,就要进一步分析其危险性。比如要分析该断层以前是否有过大地震发生以及在之前1万年里,有过几次大地震。“比如某一活动断层上,鉴别出3000年的时间里发生过2次大地震:一次在距今3000年左右,另一次在距今500年前后。那么,大地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大概为2500年。”徐锡伟介绍了发生地震可能性的推算方法。按照这样的推算方法,可以分析断层活动的可能性,从而为排除没有危险的断层提供理论依据。对选取的大城市实施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特别是确定活动断层的准确位置,会为城市重要建筑设施、生命线工程合理地“避让”活动断层经过的地带提供重要依据。对于必须通过活动断层带的建筑设施,可采取针对性的防灾措施,以期降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和中长期地震预测预报的科技水平,有效减轻了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和影响,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

  该项目对于兰州、郑州、长春等多个城市甄别出已停止活动的断层,通过探测和评价,重新鉴定了先存断层的活动性,排除了一些断层为活动断层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城市的发展空间,可合理地节省与其相关的大量建设资金,有助于改善相应城市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W法制晚报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12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