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创新是转变发展模式的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02:17  汉网-长江日报

  5月25日,全市科学技术大会提出,把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自主创新作为一个对武汉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命题,再次被提出来。创新,成为武汉承担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创新型城市,也将成为武汉未来发展的主要目标。

  这次大会颁发的科技重大贡献奖,体现的就是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武钢高级工程师毛炯辉,牵头研究出低温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技术,两年为武钢增加60亿元的利润。利润的背后,是武钢因此摆脱了在取向硅钢生产上对国外专利及时的引进、跟踪和模仿。在旧有的技术发展模式和今天的国际环境下,技术依赖远比资金依赖、市场依赖所带来的影响更加深刻和难以摆脱,因此,这项技术创新显得尤为可贵。

  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所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对于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而言,则不单是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么简单。从数量的扩张到质量的提升,高技术含量的自主创新,实现的不仅是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型,从更深的层次看,它还将积极影响社会结构的调整,提升城市化水平,推动消费型社会的形成。

  中国的发展转型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如果说改革开放前30年的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那么作为后转型时代的新的30年改革,必将触及深层次的体制矛盾。即使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结束,中国出口大幅回升,中国也很难再回到旧有的发展轨道上去。中国近年来在载人航天、探月、研制大飞机等高科技项目上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但从整体上讲,经济增长仍然明显超前于科技进步,以创新驱动发展远未实现。这既是中国的现实,也是武汉的现实。

  作为对旧有的发展路径的反思,作为对武汉科教优势的展望,自主创新已经被呼吁多年。目前的武汉,自主创新依然存在诸多瓶颈和薄弱环节,离示范全国的水平和要求尚存差距。创新还没有在实质上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科教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方式上的优势。很多时候,我们还要面临“武汉科学家成就外地企业家”、“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科技成果转化尴尬。

  武汉已经多次提出,要汇聚全市之力,推进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主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模式,需要企业、政府、社会多方面的转变和努力。从自主创新的起点——科技研发上来看,由于普遍采用行政化管理,在中国的科学界,外行领导内行,政治重于学术甚至阻碍学术发展的现象一直没有消失,不少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仍然在按照计划经济时代的方式立项和讨要科研经费,严重制约了科技研发的蓬勃发展。自主创新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虽说已成社会共识,但真正要从整体环境上为自主创新铺平道路,需要突破的体制机制障碍还十分坚硬,触及的矛盾和问题既深且重,武汉要在自主创新上先行一步,就必须在改革上先行一步,以改革的突破实现创新的突破。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