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安陆乡村绽放青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02:17  汉网-长江日报

  

在安陆乡村绽放青春

  

在安陆乡村绽放青春

  

在安陆乡村绽放青春

  潘珍珍每天与大量的文案工作打交道。

在安陆乡村绽放青春

  真诚亲切的态度让村民乐意接受李淑静这个小村官。

在安陆乡村绽放青春

  镇卫生院改建需要按时达标,但眼下农忙人手紧张,肖雪娇昨天赶去现场协调。

  “下农村、下基层,我们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

  近两年来,安陆市委拓宽视野,先后招考近2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基层乡村干部队伍。

  这批大学生95%是外地人,他们不跳“龙门”跳“农门”扎根山乡,情系村民,坚信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昨日,记者来到安陆市洑水镇。这里没有霓虹灯,没有购物广场,没有城市的喧嚣,却有三位80后女干部:都生于1986年,都是大学生,都是外乡人——

  洑水镇位于孝感安陆市北边,距安陆市区7公里,人口4.4万。

  尽管该镇毗邻市区,但一纵一横两条马路拉起来的镇中心,显得颇有些冷清。

  镇中心的一栋五层小楼,是洑水镇党委和政府所在地。小楼,既是办公场所,也是家在外地的镇干部起居之处。在三楼、四楼,分别住着3位80后女干部:肖雪娇、潘珍珍、李淑静。

  她们虽是年轻的大学生,但头衔不少。肖雪娇,镇党委委员兼宣传委员、统战委员,分管全镇宣传、文教、卫生、民政、妇联工作;潘珍珍,镇组织干事、宣传干事、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淑静,洑水镇洑水村主任助理、孝感女大学生村官联谊会会长。

  “三朵金花是我们洑水镇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提起这3位80后女大学生,当地干部群众由衷称赞。

  “她们能吃苦,知识面宽,反应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能够与群众打成一片。”三朵金花的工作能力,让洑水镇党委书记、镇长池青峰十分称道。 “能吃苦”是池青峰反复讲到的。他说,“在乡镇,吃不了苦,一切免谈。”事实上,三位女干部也一再向记者说到,“绝不做花瓶”。

  能说安陆话的

  安徽姑娘

  初见肖雪娇,她正从一个创建示范性乡镇卫生医院的现场会赶回。

  白色衬衣、黑色套裙,秀发盘成马尾,浅笑露出两酒窝,看上去干练而不失亲和力。这位安徽姑娘,2007年毕业于武汉工程大学环境工程系,出生在黄山脚下的她,毕业前未曾想到会来到安陆。

  一切的改变源于校园爱情。那时候,她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长,现在的丈夫、彼时的男友,是校学生会主席。她被这个勤奋而稳重的安陆农村小伙子打动,坠入爱河,决定和他一起打拼。

  2007年,经过考试,他们共同被录取为湖北省选调生,携手来到安陆。她被分配至洑水镇,半年后,又被调到安陆市建设局,负责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并担任城乡建设股股长。在2009年公推公选考试中,她以全市第3名的成绩,成为安陆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之一。她再度选择,回到短暂工作过的洑水镇。

  镇政府三楼向左走第二间,是肖雪娇的办公室,装饰还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卡口灯泡、糊纸窗户、涂料墙壁,一块三合板隔开,前面办公,后面住宿。

  办公桌的各个抽屉,分别贴有“宣传”、“文化”、“统战”等纸条,拉开一看,各种文件摆放得整整齐齐。

  卧室很简单,一张硬板床,两方木桌,一个布衣柜。木桌上,少见女性的瓶瓶罐罐,两管牙膏袋被挤得平平的。肖雪娇告诉记者,自己不吃零食,也很少买化妆品,虽然每个月只有1600元收入,但一年也能存上近万元。

  谈到工作,她眉飞色舞,如数家珍,“卫生院的标准化药房6月份前建好,能冲省级示范;文化站音响设备刚调好,在县里面算一流的……”

  与当地干部交流时,她都用流利的安陆话应答。镇办公室刘主任说,“小肖的安陆话相当正宗。”

  为学好安陆话,肖雪娇拿出学英语的劲头,每个场合、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力求从语音语调都能达到“洑水腔”。

  “和基层群众交流,说安陆话更贴心”,她说,现在领导对我很重视,工作也充实,和基层干部结下深厚情谊,很珍惜很依恋这片土地。

  洑水村里的

  “王小蒙”

  李淑静个头1米65,说话简捷,办事利索,宛如电视剧《乡村爱情》的主角王小蒙。

  李淑静是随州市广水人,父母都在农村务农。2008年,她从鄂州职业大学毕业,就工作地点征求父母意见,父亲不仅尊重,而且说“回来就算当农民,我也支持。”

  “我现在就是个农民,光荣的农民”,李淑静谈起现在的岗位,带着80后特有的夸张表情。这个农村长大的姑娘,勤快懂事,会做插秧、割油菜、施肥、喷药等农活,每天到办公室头件事,就是打扫卫生,同批村官送她个外号“洑水铁姑娘”。

  说到被晒得黝黑的皮肤,李淑静毫不介意,“这是辛勤工作的痕迹”。在当地女干部中,有着一条不成文的下乡“三大纪律”: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不打遮阳伞。

  刚下村时,村里干部开个会像吵架,对她却客客气气,“你是个大学生,什么都不要你干”。李淑静不着急,挨家挨户走访农户,“大伯、阿姨”叫个不停。

  有次单独到洑水村徐主任家拜访,途中迷路,在田埂上走了个把小时,经过一片坟林时,很害怕,只好闭着眼睛往前跑。看到这个和自己女儿年纪差不多的姑娘,徐主任十分感慨,“你就是我的小女儿!”

  李淑静驻派的洑水村,是镇上有名的穷村,不仅没有创收渠道,还欠有十几万的外债。修条通村水泥公路,一直是村民们的愿望。

  谈起当时的情景,她套用在安陆生活过的李白的一句诗,“修路难,难于上青天”。在村里汪书记的带领下,他们东拼西凑3万多元,又到处“化缘”,每天吃在工地,带着一群大老爷们筑路,并不时讲些笑话给大家解乏。去年底,通村公路终于修通。

  作为村主任助理,她形容工作“一地鸡毛”:拆迁测量、计划生育、修路收钱、劝架促和、林权改革、新农保。住在镇政府的院子里,她被其他两朵金花称为“贴身保镖”:陪散步、陪值班、陪聊天。

  在一份给组织部的材料上,她写道,“每个人的能力不同,也许我有些工作还没做到位,处理事情还不够圆润,说话还不够老练,但是只要我努力了,我就无悔了”。

  现在她联系几个回乡创业的青年,利用当地的生态优势共同创业,搞生态养殖项目。据她介绍,目前已经筹资40万元,希望通过申报湖北省大学生“村官”创业“扬帆计划”项目,再争取10万元的扶持资金。她希望通过这种“合作社+基地”的低风险模式,让洑水村的乡亲们富起来。

  英语专业八级的

  “开心果”

  来自咸宁赤壁市的潘珍珍,是个爱美的姑娘,从头到脚她都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我每天都觉得自己像个陀螺,感觉特忙”,潘珍珍的职务跨度从宣传到组织,上传下达,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昨天上午,记者采访她时,10分钟内,她一共打出6个电话,向镇上各个小学布置“迎六一”安排。

  潘珍珍毕业于咸宁学院英语专业,对英语有着疯狂的喜爱,考过英语专业八级。自从2009年来到洑水镇,她觉得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CCTV9现在很少看,网上看很卡,这里的电视又收不到这个频道”。

  在她的寝室床头,记者看到诸如《高级英语》和不少英文原著,翻开看后,发现上面有不少圈圈点点。她说,“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不能荒废专业知识。”

  三朵金花居住的镇办公楼没有卫生间,需步行几十米到楼外的公共厕所。厕所又脏又臭,潘珍珍带着姐妹们,买来硫酸稀释,洗刷冲洗。她说:“我在镇上长大,从来没有干过这种脏活。”

  工作之余,她就是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开心果”,组织姐妹们到市区购物逛街,安排年轻基层干部聚餐K歌。同伴们评价,“只要珍珍在,气氛肯定好”。

  “工作很杂,我很淡定”,谈起自己,潘珍珍依然保持甜甜的微笑,“先问自己能做些什么,再考虑能得到什么吧!”

  撰文:记者 罗京

  通讯员 程荣东

  杨鹏程

  摄影:记者 张宁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