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座城市贡献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02:17  汉网-长江日报

  这座城市贡献的

  一颗中国良心

  刘绪贻先生的口述自传《箫声剑影》这个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

  这件事情要放在“城市观察”的专栏里面来说,是因为我觉得这是武汉这座城市给中国思想界、知识界的一个贡献。

  刘绪贻先生以美国史研究而著名,长期供职于武汉大学历史系,今年已经97岁了,身体健朗,笔耕不辍。

  以我的年龄,自然无法完全体味一个世纪老人的感怀;以我的学识,更加无法对刘绪贻先生的学术贡献进行评价。然而,即使完全忽略先生的年龄,即使对先生的专业研究缺乏了解,仅仅从一个知识人的角度,我也能够感受他生活的坦诚、思考的激情与表达的勇气。

  《箫声剑影》这部回忆录,我读的是先期印行的海外版。书里有先生对家人、亲友以及包括西南联大诸多老师同学在内的人物直言不讳的讲述,无论声名显赫还是默默无闻的人物,都给以真诚的注视和直率的评说。

  这部书里更有先生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解剖。对别人的事情和盘托出易,对自己的人生和盘托出难。刘先生在口述自传中,对自己的一切无所避讳,对自己的解剖与反省甚至苛刻。卢梭的《忏悔录》传之久远,是因为其真诚;先生这部回忆录,具有同样的品格。

  我不知道如果有幸像先生一样长寿是否能够做到这一点,只知道现在我无法做到这一点。仅此,先生是我仰望的人,这与学问无关,只与做人达到的境界有关。

  我与先生的交往不算多。虽然先生是我母校的老师,但我直到上世纪90年代在《长江日报》工作,才在一次报纸开办国际评论的座谈会上见到先生。先生说,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些必然是共通的,不能说你不熟悉或者嫌麻烦就不搞,例如对权力进行制衡。

  在这以后的十多年里,与先生通过几次电话,也有几次登门拜访,每次都是请他写稿。这些年里,先生一方面完成《美国通史》的鸿篇巨制,一方面对民命国瘼深为关切。虽然身在书斋,但先生绝非书斋里的学者,而是乐于以一个公共知识人的身份致力于社会进步。

  先生跨越了一个巨变的世纪。这个巨变的世纪,对一个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的学术生涯的展开,是不幸还是大幸,真是难以判断;但对一个以社会学与历史学专业的公共知识人来说,无疑提供了触及灵肉的社会与历史思考背景。

  先生的思想和评论文章,其历史反思的深度、触及现实的锐度、文化批判的力度,经常令我拍案叫好,畅意何如。如果不知道先生,很难相信那些文章,作者是一位年近百岁有过多般曲折的老人。先生也偶然给我赐稿,引为遗憾的是,我并不是总能使他的文章见报,虽然他论说有力而且逻辑严密。

  先生在西南联合大学毕业后,留学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任教于武大。先生早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论文《中国的儒学统治:既得利益抵制社会变革的典型事例》,近年被译为中文出版。既得利益对社会变革的抵制,这是历史研究,应该也是先生百年人生亲见的实景。先生自青年时代至今,学术必以有助于现实,学术之外始终乐于公共发言,大概正是以社会进步为毕生所期。

  无须讲先生如何德高望重,先生在武大的存在,在武汉的存在,在中国的存在,是我们的福分。先生是这座城市的一道人文景致,更是这座城市贡献的一颗中国良心。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