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想要留住这份美,还请手下多留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05:32  浙江在线_今日早报

  枇杷、李子和葡萄,小区果树的果实渐渐熟了

  想要留住这份美,还请手下多留情

  □本报记者 陈斯音/文

  通讯员 金艳/摄

  前天,早报热线85055555接到读者钱洪华的电话:杭州半山镇田园社区,有两棵枇杷树最近结了果,可由于麻雀啄食等原因,许多果实滚落在地。

  虽然每天环卫工会来清扫,但钱洪华担心,“这些枇杷树本身就是社区种来观赏的,还施过农药,这些果实要是有孩子摘去吃,吃坏肚子可就麻烦了。”

  确实,杭城不少小区都种有果树,枇杷、葡萄、石榴等最常见。每到果子成熟时,都会引得居民尤其是小孩的好奇,动手去摘是常有的事。不过,记者最近走访了几个栽有果树的社区,工作人员都说,小区的果树主要是用来观赏的,结出来的果实味道也不好,果树也施过农药,大家还是别去摘的好。

  种果树意外多管理难,社区大多“割爱”

  钱洪华是杭州志愿者协会的一名环保护绿使者,平时很关注社区的卫生环境和绿化,他说,虽然果树比灌木更有欣赏价值,但如果栽种在社区,肯定有不少人会去摘。

  “大人一般会摘树上的果实,但大多有农药,要是洗不干净,就会吃出问题。孩子捡地上的果子,往嘴里一塞,也容易出事。”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田园社区主任司马来春说,“社区里的果树已是一少再少,那两棵枇杷树是仅剩的两棵果树了。”

  司马来春说,其实果树的观赏性强,社区也一直想种,但等树结出果子,实在有太多意外容易发生,考虑到安全因素和管理难度,最终只能“忍痛割爱”。

  前几年,社区也种过几棵观赏的枇杷树,最近越来越少,如今只剩下最后两棵,孤零零地长在社区一处角落。

  司马来春说,现在果树周边有围墙,环卫工人也每天打扫,社区也进行过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好在没发生过有人吃了果子吃坏肚子的事。

  虽然杭城有不少社区都种植了果树,但最近几年,也没有太规模的发展。这倒并非是街道、社区不想栽种果树,主要还是担心果实容易引发的安全卫生问题。

  记者走访了采荷、小营巷社区等几个老居民区,生活区内,几乎见不到结果实的树木。绿化带一般以常绿乔灌木和花卉为主。

  社区办工作人员都表示,没有大量栽种果树,主要是从果实的安全卫生角度考虑;其次,果树比其他观赏性植物更需要专人护理,一年四季除虫、喷农药。

  中高档小区栽种果树专人监控管理

  不过,一些近年开盘的中高档小区,不约而同选择了种植果树,配合物业公司的监管和专门的绿化人员,多处果树长势喜人。

  新城国际花园的绿化覆盖率近40%,其中,果树品种已经超过其他观赏性植物,樱桃、杏子、杨梅、橘子、枇杷……随着入夏,许多树已经结出果实,将小区装点成了“果园”。

  小区绿城物业公司经理曹清告诉记者,对于果树的管理,物管公司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严禁在小区内采摘果实、破坏果树。

  目前,果树除了有秩序维护队员巡逻监管,小区监控也24小时紧盯。绿化员定期对果树进行维护,每到喷农药或是修整期前,小区都会提前通知全体住户。

  此外,不少小区住户环保意识很强,他们通过业主QQ群,自发加入到保护“果园”的队伍中来。

  “比如一些高层住户,在阳台看到下面有人摘杨梅,马上打电话向物业反映,维护队员就能当场阻止。”曹经理说。

  曹经理说,观赏果树的栽种需要严格和精心,而且果树常常混栽,病虫害防治也很重要。

  “但和严格的管理方法相比,更重要的是需要住户有自觉意识,小区里种的果树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出来的果实味道并不好。所以,还是不要去摘得好。”曹经理说。

  想要留住这份美还要靠居民自觉

  在中北社区,有条绿色长廊,长廊里种有凌霄花、紫藤,不过面积最大的要属葡萄。

  “这个葡萄架有10多年了吧,每到7月底的时候,成串成串的葡萄挂下来,好看极了。不过这些葡萄也挂不了多少时间,有些还没长熟就被摘走了。”社区刘大妈说,“都是小区里的住户,摘几串回去尝尝鲜。还有小伢儿,放暑假了也会沿着铁架,爬上去摘。也有不少是被鸟吃了,而那些人够不着的,就随它成熟、腐烂、掉落。”

  刘大妈说,其实这葡萄虽然口味并不好,“酸的,一点也不甜,居民们也就是好奇。”

  随着城市生活质量的提高,许多市民开始有保护观赏性果实的意识,叶、花、果共赏的植物正渐渐增多。

  尽管如此,记者昨天从杭州市房管局物业监管处了解到,目前相关的物管条例中,对如何管理小区中的果树,尚没有明确的细化规定。

  监管人员表示,目前在中高档楼盘,小区绿化已脱离了单纯的植树添绿,朝美化的方向前进,欣赏植物不光看绿,还要看花、看果。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要留住小区果树的美,光靠监管是不够的,关键还得靠业主们的自觉意识。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