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繁忙路段繁忙时段 小轿车要交“拥挤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06:30  台海网

  

繁忙路段繁忙时段小轿车要交“拥挤费”

  台海网5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吕寒伟)未来,私家车在繁忙时间进入繁忙路段,将有可能被征收“拥挤费”。昨日,由市建设与管理局编制出炉的《厦门低碳城市建设》,透露了这一信息。此外,《厦门低碳城市建设》还提出多项规划、建议,以推进低碳建设。

  40分钟车程覆盖全厦门

  

  根据远期规划,以后厦门岛内居民出岛、岛外居民进岛,都将以轨道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

  规划预计,轨道交通体系完成后,以厦门岛为中心出发,去岛外各城区的车程都将会控制在40分钟内。

  由于轨道交通体系存在建设与运营成本高、建设周期长、初期客流不足等缺点,所以厦门决定近期先建设部分快速公交线路,并与规划中的轨道系统衔接。

  自行车出行率提至20%

  自行车交通具有 “零排放”的优势,是很多市民乐意选择的一种廉价的交通工具。《厦门低碳城市建设》(以下称《建设》)因此建议提高自行车出行的比例。

  但是,厦门的非机动车交通行驶空间一直受到挤压,厦门自行车出行比例不到10%。《建设》建议,厦门市应当将自行车出行比例提高到15%-20%。

  除此之外,《建设》还建议对步行系统进行完善与提升,鼓励市民步行出行,同时发展水上巴士。

  

  限制黄标车进入繁华区

  对车辆划分黄标和绿标的做法,今年将出台。

  对于上路的“黄标车”,《建设》方案细化了限制行驶区域和时段。在应用初期,黄标车将不允许在“绿色交通区”行驶。这一区域,目前规划为思明区的繁华区域。随后,限行区域将逐步推广至整个厦门岛。

  此举一方面可以促使“黄标车”车主加快淘汰或更新车辆,促进碳减排;另一方面可以缓解交通压力。

  繁忙路段要收“拥挤费”

  

  建路的速度,远远比不上汽车增长的速度。《建设》规划分析,厦门应开展拥挤收费的可行性研究,尽早建立拥挤收费区域。

  拥挤道路通过使用收费手段,以减少繁忙时段和繁忙路段的交通负荷。同时,还能促使市民更多地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并抑制私家车的增长。

  《建设》建议,可率先在绿色交通区设“拥挤费”,对进入该区的小车实施收费,待时机成熟后逐步推广至整个厦门岛。

  厦门的“总体低碳目标”

  《建设》中,对厦门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目标进行了规划。

  2005年,厦门万元GDP的能耗为0.65吨标准煤。预计到2020年,厦门的单位 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达到0.39吨标准煤/万元GDP;同时,2020年厦门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控制在6864万吨。

  厦门市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工业占的比重最大,为44%,其次是建筑,占了28%,第三则是交通,占了18%,其余的碳汇则占了10%。

  上一页

  厦门“碳排放”数字

  厦门汽车排放量是多少?

  自2000年以来,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14.8%的增长率发展,其中汽车以年均20.7%的增长率发展,摩托车以年均12.24%的增长率发展。

  截至2009年底,全市机动车拥有总量约为64.1万辆,汽车30万辆,机动车的碳排放和尾气污染均成为城市环境保护的最关键部分之一,据初步统计,各种车辆的排放量合计达到90万升。

  厦门人都以哪些方式出行?

  

  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厦门的步行、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等慢行交通方式的出行比例超过43%,是厦门居民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其中,步行占34.42%,自行车占8.3%,电动自行车占2.99%。

  常规公交、BRT和农村客运线等公共交通方式的出行比例达到31%,在国内同规模城市中属于较高水平。其中,公交车28.05%,BRT2.51%,私人小汽车为8.21%,摩托车的出行比例为12.56%。

  上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