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台百货业进入“战国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06:30  台海网

  

台百货业进入“战国时代”

  台远东集团26日举行“远东百货板桥购物中心二期工程”开工典礼,据报道,岛内百货商场已有60家,今年下半年仍有7家新百货要开张,台媒不禁感叹百货业竞争白热化。台湾就这么大,百货商场生存越来越难,有业者预计明年台湾将出现百货商场倒闭潮。

  其实,早在七八年前,就有“面临营运困境,台湾多家大型百货公司倒闭”的新闻见诸报端。经过近年来“大鱼吃小鱼”式的竞争,岛内百货更是走向“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业界生态。“大块头”挟资金、服务优势前进大陆拓展新战场,“小虾米”则困守岛内举步维艰甚至关门。台湾百货业的“战国时代”正在上演一场场纷争大戏。

  现状:高档百货忍痛“豪爽”打折

  随着赴台游的开放,大陆游客的购买力令台湾百货业惊叹,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等知名百货也成为陆客shopping的必去之地。

  曾有厦门游客从台湾旅行回来后向记者感慨:“台湾的商场打起折来真是豪爽!”受金融风暴冲击,台湾岛内人气一两年来持续低迷,百货商场为了“救亡图存”,只能推出一波又一波“你死我活”的促销PK大战。

  百货公司做促销,手法多为打折。据记者的台湾朋友介绍,最常见的就是“满千送百”,“反正打折的理由无限多,店庆、节庆,只要商家肯下血本促销,顾客就肯去买,排长队也在所不惜”。而从金融海啸开始,向来“身段高贵”的太平洋SO-GO也无奈放低姿态,多次祭出“满千送百”大礼。另外,由于消费者荷包缩水,为留住爱美的女性,台湾各大百货商场的服装正品期也在不断缩短,进口大牌一上市就至少打9折,“没折扣就没主顾”。

  竞争:小百货遭“双压”纷倒闭

  台湾百货业的发展轨迹大致与台湾经济起飞时间相合。1975年之后,台湾最早的一批本土百货如国泰、来来丰群、中性等相继成立。1987年太平洋集团与日本崇光百货合资成立“太平洋崇光”,主打“服务亲切”的形象。

  近年来,台湾岛内百货商场越开越多,新光、远东等百货巨擘的快速扩张,正在挤压中小型本土百货业者的生存空间。早期风光一时的来来百货、中兴百货相继因入不敷出而倒闭。与此对比鲜明的是,新光三越去年净赚33亿(新台币,下同),蝉联台湾百货“获利王”称号。据专家分析,百货商场的繁盛要求聚集大批客流,城市核心商业圈往往成为开店首选。而这些店面租金昂贵,没有实力雄厚的母公司支持根本做不到。

  另外,“宅经济”时代的到来,也分薄了百货业的利润。按照台湾经济部门的数据,2009年台湾网络购物全年营业额逼近3000亿,高于台湾百货业2322亿的整体营业额。在“大块头”与“宅经济”的双重挤压下,那些“体质差”的中小型百货难免要经历新一轮的倒闭潮。无怪乎台湾太平洋百货总经理朱海翔感慨说,“百货业是一条不归路”。

  趋势:大陆市场宽广好作为

  面对岛内“僧多粥少”的饱和困境,早在15年前,台湾有实力的百货公司已经开始“西进”。1994年从成都起家,到如今遍布大陆一二线城市的太平洋百货,就是台资百货“西征史”的典型缩影。太平洋百货高层直言,台湾经验在大陆没有太多参考价值,太平洋百货在大陆进行的就是全新的“错位经营”模式。不断进行品牌调整、避免同质化竞争,是许多台资百货在大陆站稳脚跟的“武林宝典”。

  从上世纪末开始,大型化、连锁化成为岛内百货业发展的新趋势。台湾资深评论员田金丽告诉记者,“台湾的消费者已经很适应购物结束再去休闲、餐饮的模式,希望一家百货公司可以全部搞定”。台湾百货业进军大陆,走的也是这个路子。迄今为止,台湾三大百货集团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以及远东百货都已经进入大陆。其中新光三越在大陆扩张走的就是“地产+奢侈”的高端模式。

  导报记者 燕子/文 资料图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