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部门意见打架 总比违心的臣服好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09:54  生活新报

  (禾刀)

  近期,以绿豆为代表的杂粮、玉米等也开始在农产品市场上屡创“天价”。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22日表示,这是由天气原因造成的,农副产品不具有投资品的特性,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游资进入到农副产品领域。随后的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表示,将出重拳打击农产品炒作行为。然而,农业部官员28日又表示,游资炒作不是这些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5月28日《北京日报》)

  实际上,在5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严打哄抬农产品价格的违法行为之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工商总局27日便联合下文,要求各地要立即开展农产品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等行为。此举无异于以事实举动认同了国家发改委的先前表态,反之,国家统计局则成了前次表态的最大“输家”。

  犹记得,4月20日,国家统计局李德水局长曾表示,明年各省份的GDP数据将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发布,各地发布的数据不再有法定效力。此举虽然从机制上消除了中央和地方数据再度打架的可能性,但能否有效提高数据本身公信力,尚需更多科学举措跟进。

  站在公权体系之外,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发改委就同样问题的表态居然截然相反,其对公权公信力肯定会造成损失。但如果内部机制本身没有理顺,工作方法本身欠科学,不能准确反映民生社情,表态无论是统一还是不统一,最终均不可能有助于公权公信力的提升。换言之,如果上述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仅仅出于步调一致考量的外在公信力修复,即便公权部门之间能够妥协达成表面的一致,非但不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反倒可能因为信息错缪导致决策失误失灵。

  提高政府公信力确实很有必要也很重要,但政府公信力在民间的有效成长,需要更多与民情社意有效衔接的科学举措。如果各部门对市场对基层的认识本身存有不科学的问题,与其为了表面的“大局”,违心地臣服于“同僚”,营造表面的权威,倒不如大胆地把问题暴露出来。许多时候,暴露问题本来就是促进问题顺利解决的有效渠道。

  从这层意义上讲,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发改委就农产品炒作问题的表态不一致,或许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当然,最终能否朝向积极的方向发展,取决于两部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否积极改进信息获取渠道,以便更科学更准确地了解农产品市场。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