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现在是死者为生者让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9日13:49  新闻晚报

  □据新京报报道

  洛阳的五月,连霍高速扩建工地上尘土飞扬。

  连霍高速郑洛段扩建工地的11标段施工现场,地基尚未完全铺好,而邻近的12标段已开始铺设路面。同在一个现场,对文物考古人员来说,这里是邙山陵墓群东汉陵区,考古发掘与高速施工已经并行一年多,对于新发掘的遗址区,当地文物部门正在研究保护展示方案,曹休墓现已搭棚继续发掘,两座东汉陵园建筑遗址也已开始临时性回填。

  高速公路建设与古陵墓群保护,在古都洛阳成了一道难解的题。

  ■道路扩建与文物保护碰撞

  连霍高速公路始建于1992年,始于江苏连云港,终点为新疆的霍尔果斯。1995年底,郑州到洛阳段建成通车,其中穿越邙山陵墓群长达52公里。

  洛阳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古代都城,前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古代陵墓和陪葬墓群。

  邙山在洛阳之北,邙山陵墓群是全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资料显示,这里埋葬有6代24位帝王,分成西段北魏陵区;中段东周、东汉、后唐陵区;东段为西晋、曹魏陵区以及夹河段的东汉、西晋墓群四个区域。

  在 “连霍高速穿越邙山陵墓群线路图”上清楚显示,已探明的遗址密密麻麻遍布公路两旁。 “那时候,邙山陵墓群还不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遗址观念是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开始形成的。”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研究室主任严辉说。

  河南省文物部门后来承认,连霍高速始建时损毁了多少古墓,无法估算。“好多东西已经压在路基下面了”,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司治平说。

  一直专注于洛阳文物保护的洛阳师范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学者叶鹏表示,对于洛阳这样一个立于“文物”之上的城市,城市经济建设,对现代化的向往与文物保护之间必然会有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是关键。

  洛阳一位出租车司机笑说,“现在是死者为生者让路。 ”

  ■东汉陵园遗址争议性回填

  连霍高速穿越邙山陵墓群长达52公里,此次发现遗址地段主要集中紧邻洛阳东出口的1.8公里区域内,考古工作人员在曹魏陵区发现了具有标杆意义的曹休墓,和两座大型东汉墓。

  对于这两处新现文物的处理,各级文物部门表态不一。

  洛阳市文物局长郭引强明确地说,“曹休墓要保护的,下一步是要对外开放的,正在做方案。”他表示,包括东汉陵园建筑遗址在内也要保护展示,“不会回填”。

  5月24日,文物部门多位相关人士曾一致表示,回填是一种破坏,“回填之后肯定无法再发掘。 ”相关人员颇为痛心地说,“在高速公路下作陈列展示,遗址能维持多久?作为一个陈列,让更多普通人知道的机会就彻底消失了。 ”

  然而,现场工作人员介绍,8000平方米的东汉陵园建筑遗址,到5月23日,已回填了3000平方米。

  对于回填一事,洛阳市政府明确表示并不知情。

  “回填”也是河南省文物局的意见,河南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处长司治平说,这是基于保护的目的。 “因为雨季就到了,遗址一经风吹雨打,会遭到严重破坏。 ”

  ■邙山陵墓群日渐消失

  邙山陵墓群范围内分为建设控制区和文物保护区,高速公路扩建施工现场正位于文物保护区中心地带。目前,城市建设也日渐逼近邙山陵墓群。

  当地文物部门2003年开始对邙山陵墓群进行普查,到2007年结束,原先有的960多座封土墓,仅剩下330多座,三分之二都消失了。

  有专家认为,“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是最好的保护办法。 ”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