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孤儿学校的高考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0日01:39  新文化报

  5月25日23时许,当人们都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吉林省孤儿学校的女生宿舍的一楼阳台内,一个弱小的身影借着头顶昏暗的灯光紧张地复习着,为高考做最后的冲刺。她就是19岁的马琳——一个在孤儿学校学习了4年的孤儿。

  这一天距离高考还有12天。

  吉林省孤儿学校坐落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这所现代化的校园生活着来自全省的800多名孤儿学生,其中有44人即将参加高考。

  “这些孩子来到学校之前,大部分没有享受过很好的教育,基础薄弱,但他们非常刻苦,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学,4次模拟考试都已结束,按照现在的成绩,有一半的学生可以考上大学。”学校的马敬梅主任面带微笑地说。

  25日7时30分,记者伴随着上课铃声走进高三的教室,明亮的屋里孩子们已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桌上桌下放着厚厚的复习资料,资料上面有的还放着牛奶和面包,后面的黑板上用红粉笔写着两个大字“冲刺”。

  8时15分,悠扬的下课铃声响起,但大部分学生像没听到似的,依旧原地不动,坐在窗边最后一排的男生李中华慢慢撕开桌上的面包,一边看书一边慢慢地吃了起来。邻桌同学悄悄告诉记者,李中华已经在这个学校学习12年了,最近的四次模拟考试成绩都在560分以上,今年准能考上。

  坐在李中华不远处的袁帅戴着一副黑边眼镜,黑瘦的脸庞显得异常疲倦。当下课铃声响起时,他伸了一个长长的懒腰,打了一个哈欠。

  袁帅来自通化,几年前失去父母,来到孤儿学校后,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可在刚结束的“四模”中他只得了540分,为此他很着急,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学习,24时许才关上床头灯睡觉。

  今年参加高考的44名学生命运几乎相同,在不同的时间失去了亲人,又在不同的时间被送到这个充满关爱的大家庭里。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目前的生活,“努力、拼搏、感恩”成了所有孩子的座右铭。

  高考临近,孩子们已经习惯了每天的早起晚睡。25日23时30分记者离开校园时,宿舍区内仍有一些寝室的灯光还亮着,学校的生活老师说:“那些亮灯的宿舍里住的是高三学生。”

  本报记者 惠禾 文/图

  一上午的课结束了,袁帅伸起胳膊放松一下,身后黑板上写着“冲刺”两个大字

  5月25日23时,王茂权(左)和袁帅在寝室秉灯夜读。

  刘绪旭的课桌上药瓶表面都写满了鼓劲儿的字

  一节课结束,疲惫的李立平靠在书本旁闭眼休息一下

  马琳桌旁的窗帘上别着一只红色的纸鹤,翅膀上写着祝福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