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无陪护病房,不宜“一刀切”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0日06:38  钱江晚报

  方云凤 本报评论员

  生病住院,你是想让医院护理人员对你进行全程陪护,还是选择家人陪护?浙医一院就此问题在两个病区做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6.7%的患者选择家属陪伴,23.3%选择家属和专业人员陪伴,3.3%选择保姆陪伴,3.3%选择家属和保姆陪伴,只有13.4%选择专业护理人员陪伴。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对年轻夫妻要照顾四个老人的情况普遍存在。一旦有老人生病了,子女就单位、家里、医院三头跑,手忙脚乱身心俱疲在所难免。为此,今年年初,卫生部作出决定,首先在全国一些公立大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护士除了打针、发药等日常医学护理工作外,还要承担诸如病人的面部清洁、口腔清洁、喂饭、协助大小便、翻身拍背等日常生活的护理工作。

  应当说,推出“无陪护病房”,出发点是好的,也满足了一部分病人及家属的需求。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不同以及文化程度、个性、喜好等的差异,对“无陪护病房”的接受程度肯定有区别:对患者日常生活的护理往往牵涉到病人的身体隐私,也是一个问题;专业陪护如何收费?病人是否愿意或有能力承担这笔费用?会不会产生强制消费之嫌?

  护士短缺是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的现象,一个护士往往要兼顾十几个甚至二十几个病人,“无陪护病房”当然也不可能做到一对一的陪护。这种情况下,有些医院在对护工进行短期培训后,就让护工代替护士上岗护理,这与病人请一个保姆有多大区别呢?自己请的保姆,工作做得不到位,东家还可以指出、批评,医院出面请的护工,家属出于种种考虑,往往不敢明指。这也为日后万一引发医患纠纷埋下了隐患。

  人在病中,最需要亲人的关爱、照顾与鼓励,专业陪护再怎么专业,也无法替代亲情。如果强制推行“无陪护病房”,反而对病人健康不利;而对于那些视亲情于鸿毛的无爱心、无责任感的人来说,“无陪护病房”会不会在客观上成了他们逃避赡养老人、照顾老人法定责任与义务的挡箭牌呢?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