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养生专家”是怎么养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0日06:38  钱江晚报

  薛建国 本报评论员

  本周当红人物,当属从养生神坛上走下来的张悟本。经过媒体的深挖细究,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张悟本: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1981年进纺织厂当了一名工人。1997年下岗后,卖过小商品,卖过安利的产品,后来又卖钙片……他的走红,可谓剑走偏锋,是对传统医药进行了一次疯狂的颠覆,在他嘴里绿豆、白萝卜、长茄子成了包治百病的良药,比当年陕西的那个胡万林还要邪乎。他的一套歪理邪说是由其独特的背景支撑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接受过教育,四代中医世家,6岁从父学医,而其父是中央领导的保健医生……现在媒体查明,这一切都是假的,是策划团队为包装他进行编造的。

  现在张悟本“原形毕露”了,有不少部门、科研机构和有关人士出来表态了:我们与张悟本不存在任何关系。

  张悟本以“专家”形象出现,是三年前。把他推上这个宝座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合作中心。在不少场合,张悟本是以该院“中医养生专家”和“高级营养师”自居的,是该院的“客座”教授。张悟本能够取信于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这个牌子。报道说,中医科学院一负责人介绍,合作中心属独立法人,自收自支,除总经理为中医科学院在编人员,其余均为外聘人员。此说证明,中医科学院也脱不了关系,该院一内部人士提供的信息表明,合作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卖保健品生产技术的公司。说白了,这个中心就是中医科学院的“三产”。以前党政机关和政法军警单位都有“三产”,“三产”就是为了赚钱,完成任务指标是根本,至于如何经营上面是极少关注的。多年前的一场清理整顿,让党政机关和政法军警单位办公司风得到遏制。然而,像中医科学院这样的研究机构,可不可兴办“三产”?办了“三产”又怎样预防学术品牌被滥用?当学术品牌被滥用,只能把百姓往“迷信”路上去逼,岂不是学术的悲哀?

  其实这种滥用已经全面介入我们的生活。我们经常在居民小区看到,推销各种保健品的人员,都穿着白大褂,他们要让人们以为他们是医生。

  没有媒体的深挖细究,还不知有多少张悟本的粉丝听他云遮雾罩、胡吹海侃的。他炫耀的资本大都是假的,只要有人胆敢戳破,他就不可能“忽”倒全国一大片。28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负责人在回答媒体提问时表示,张悟本并非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北京大学医学部也否认张悟本在这里有过学习经历……如果这些证据能够早点抛向社会,上当的人也会少得多,也不至于把“养生专家”养得那么大。

  除了有关部门和机构对养生专家的欺世盗名不闻不问,一些媒体,也是“养生专家”的“养父养母”,有的出版社给他出书,湖南卫视请张悟本到《百科全说》去做嘉宾,主持人竟是央视花旦之一方琼。一些媒体在利益面前丧失了应有的立场,当以此为戒。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