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夹江大桥通车第二天不少非机动车上了快车道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0日08:06  南京晨报

  晨报讯 过江隧道和夹江大桥的通车,使长江两岸的往来更加方便,本是一件值得欢欣的事。然而,在通车的第二天,记者就发现,十分钟内就有十多辆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驶上夹江大桥的快车道。他们其中的一部分车辆,甚至不顾交警和辅警的阻拦,硬要从快车道闯上夹江大桥。

  非机动车驶上了夹江大桥快车道

  过江隧道和夹江大桥通车后,原本要坐轮渡才能跨江的江心洲居民进入城区更加方便了,不用担心夜间轮渡停摆,不用担心有急事赶着过江。然而,夹江大桥在给江心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安全隐患。记者获悉,不少江心洲的居民为了图方便,将自行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骑上了快车道。昨天下午2时40分左右,记者与交警四大队民警陈兴民一起沿扬子江大道由南向北行驶,然后由夹江大桥的南匝道口上桥。虽然在上桥口处,有警示牌明确地指出:行人、自行车、助力车、三轮车、外地货车、摩托车禁止从此匝道口上桥,但是一路上还是看到不少市民骑着自行车、助力车“吭哧吭哧”地在其间穿梭。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住在江心洲的,我们民警已经跟他们说过很多次了,让他们不要从快车道上走,旁边有专门的给行人、自行车走的便道,可是他们就是不听,还跟我们说,桥建好了,凭什么不让他们走。”交警四大队的大队长金庆毅表示,在夹江大桥南匝道的两个上桥口,大队都安排了警力,阻拦这些打算从快车道上桥的市民,可是往往力不从心。“我们拦不住,一般只能拦下自行车,骑电动车和助力车的,基本上不管我们,就冲过去了。”一位辅警委屈地说。

  三轮车老两口看不懂警示牌

  很快,记者便到了夹江大桥上,桥面上的情况就更加令人震惊了。记者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十分钟之内,几乎有十几辆非机动车从记者面前若无其事地驶过。据了解,如今江心洲有常住人口1.5万多,加上暂住人口,总共有居民4万余人。而连通江心洲与主城的通道,除了轮渡,便只有这座夹江大桥。稍加推算便可知道,每天会有多少非机动车从夹江大桥上通行,而记者所目睹的这十几辆也绝非偶然。

  3时许,一辆三轮车出现在桥面上,骑三轮车的是位老大爷,车后坐着他的老伴。民警上前将老大爷拦下。老大爷一脸惊恐地看着民警和蜂拥而上的来自各个媒体的记者们,“你们为什么要上桥?”“知不知道这样很危险?”“你们是第几次上大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把夫妻俩吓得不轻,他们甚至连话都不敢说了。在完全弄清楚记者们的意图后,老大爷才慢慢回答问题。老大爷今年74岁,老伴69岁,家住江心洲,因为听说夹江大桥通了,以后可以不用等轮渡过江了,所以兴奋地想到桥上来看看。刚观赏完,打算回去了,没想到就被一大群人围了起来。“我们今天第一次走,这桥不让走吗?没人告诉我们不让走啊。什么警示牌?我们看不懂啊。”民警随即对老夫妻俩解释了“非机动车上快车道”的危险性,并劝他们以后不要再上快车道,提议他们使用轮渡过江。

  非机动车上桥便道有“先天缺陷”

  记者观察到,为了方便非机动车过江,夹江大桥在建设时设计了非机动车道,而且也提供了专门的便道供非机动车上桥。可是记者从桥面上看到的情况却是:非机动车道上走的基本上是自行车和行人,而电动车、三轮车都在快车道上行驶。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个骑电动车的男子。该男子表示,所谓的非机动车上桥便道就是由楼梯和小坡组成的,楼梯供人步行,小坡是推车用的。“那个小坡太窄了,不能骑车,只能推,而且那些楼梯又陡又长,大概有几百米,电动车有个电瓶,很重,推上来累死人,要是碰上下雨天路滑,搞不好推都推不上来。”记者发现,该男子所说的问题的确存在,非机动车下桥的便道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由于坡道太窄,自行车、电动车还能勉强推行,但是三轮车根本无法通过;其次,就算所有的非机动车都从非机动车道上通行,在车多人多的高峰时段,众多非机动车同时从此下桥,如果依次推行,肯定存在堵塞便道路口的问题,如果争道抢行,又极易发生事故。这些设计上的“先天性缺陷”,如何解决呢?记者就此事询问了陈兴民。陈兴民表示,对于这些问题,交管部门将及时向有关管理部门反映,希望能够尽快研究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作者:宁交轩 周莺/来源:南京晨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