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悟本“神话”无“法”可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0日08:54  南方日报

  虚假身份被戳穿,但现场查处未发现诊疗行为难处罚,暴露监管漏洞

张悟本“神话”无“法”可治?
张悟本

  编者按过去的一周里,最“火”的人物无疑是号称京城最贵“神医”的张悟本了。从普通的纺织厂工人,到红遍大江南北的“神医”,张悟本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神话,不过,这样的神话却经不住轻轻地一戳: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的毕业生,其实没有张悟本这个人;张悟本那堆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等,根本为杜撰;“悟本堂”的经营范围跟“医”不沾边儿,根本没有坐堂接诊的资格……

  公众总算恍然大悟了,而与此同时,人们不免疑问的是,谁该为此事负责?

  悟本堂歇业外地患者扑空

  朝阳区卫生部门:未涉及诊疗行为难处罚

  昨天下午,位于奥林匹克公园南门的悟本堂大门紧闭。几名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男女只得望锁兴叹,他们都是从河北、山西、陕北、吉林等地慕名前来。

  患者中多数来自外地,此前已打过电话,不过由于要交2000块钱才能排号接受正式咨询,故均未排号。等待期间,还有人翻出了随身携带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当得知悟本堂既无卫生许可证、相关人员也没有医师资质后,有人仍坚持己见:“我们就信疗效。”

  北京朝阳区卫生部门近日表示,虽然悟本堂没有卫生许可证,相关人员也无从医资质,但因在现场未发现任何诊疗行为,即使悟本堂对某些食品确实存在扩大宣传的嫌疑,卫生部门仍无法对其进行任何处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悟本堂一事仍在调查之中,将持续关注此现象。

  据《京华时报》

  ●背景神医之名经不起查证

  “神医”、“京城最贵中医”张悟本靠畅销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走红。其后,湖南卫视《百科全说》热播,张悟本成为节目嘉宾,掀起一轮全民养生热潮,“喝绿豆汤、生吃长条茄子可治疑难杂症”、“生吃泥鳅可去虚火”等食疗养生理念大行其道。2010年5月初,《健康时报》第一个站出来质疑张悟本的身份。随后,多家媒体开始对张悟本的身份、学历展开地毯式调查。至此,张悟本学历、身份等多重疑点被层层揭穿。中和

  ●反思谁该为此事负责?

  “这不是张悟本的问题,是养生业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张悟本是恰巧被绿豆推到台上的个例,他的背后是国内养生领域火爆乃至混乱的景象。

  当然,或可将之归责于盲从跟风的那些民众,归责于包装炒作张悟本的策划公司和出版商,归责于电视的养生节目……但对于这一切,多年以来,制度为何没能给予必要的约束?

  张悟本及其背后的企业,涉嫌欺骗公众,赚取了惊人的钱财,可事情被揭穿后,民众却无法求偿,监管部门也难以处罚,法律对这种不当得利无能为力,是不是一个尴尬?

  显然,“张悟本现象”所暴露的,是一个监管和法律的灰色地带,不仅是张悟本,在这个养生、食疗风靡的时代(科学的养生和食疗当然有益),也滋生了不少如鱼得水的“张悟本们”,一个个养生利益链条背后,是巨大的名利,更有公众健康所遭遇的潜在风险。

  但是,无论如何,在正常的社会,只要涉及公众的生命健康,绝不允许“灰色地带”的存在,疾病的治疗,不管它以什么名义,什么方法,它都必须纳入国家严格的监管,而不能游离于专业和法律之外。

  就“张悟本现象”而言,需要厘清的问题包括:食疗与治病,他们之间的界限在那里;如何建立专业操作机制,防止媒体和出版部门误导公众;夸大食疗作用、传播错误食疗知识,根据其后果,有关责任人和单位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等。中和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