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石市公务员吸烟率高达37.6%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06:06  燕赵晚报

  

石市公务员吸烟率高达37.6%
石市公务员吸烟率高达37.6%
■戒烟门诊主任邢燕军说:“吸烟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需要足够的毅力才能戒烟。”本报记者 李青 摄

  今天是第23个“世界无烟日”。一份问卷调查显示,石市公务员吸烟率高达37.6%,比全市居民平均吸烟率高14.4个百分点。河北省首家戒烟门诊开诊两年来,已有1700余人报名或咨询戒烟。但近半戒烟者“半途而废”,戒烟毅力不够坚强是首要因素。

  记者调查

  我省首家“戒烟门诊”

  成立两年1700余人欲戒烟

  回访发现,近半戒烟者未成功,毅力不够坚强是首因

  本报讯(记者 王凤伟 实习生 李乐伟)今天是第23个世界无烟日。记者昨天从河北省首家戒烟门诊——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戒烟门诊获悉,该门诊开诊两年来,已有1700余人报名或咨询戒烟。不过,专家们通过跟踪回访发现,戒烟的人中有近半“半途而废”,戒烟毅力不够坚强是首要因素。

  5月27日上午,石市第一人民医院戒烟门诊。50多岁的张先生在爱人的陪同下,小心翼翼地走进戒烟门诊。“我爱人想戒烟,可他不好意思来!”先开口说话的是张先生的爱人。“我们这口子吸烟30多年了,危害他也知道,我们也劝说多次,医生也不让他吸烟,可他就是不听。”张先生爱人心直口快。“是,是,是,我也想戒烟,可就是戒不了!”张先生诺诺补充着,表情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来戒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你能来,说明有非凡的勇气、决心。”戒烟门诊主任邢燕军说,戒烟首先要有信心,必须坚持,再坚持。“我们通过近两年来的跟踪回访,发现近半戒烟者并未成功,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吸烟者甚至接受了药物治疗,但由于毅力不够坚强最终‘半途而废’。”邢燕军说,戒烟不成功的原因,最常见的就是缺乏毅力。“戒烟是一件难事,不能凭一时心血来潮,也不会一蹴而就。毕竟,戒烟过程中会出现焦虑、烦躁、失眠等阶段症状,这对吸烟者来说的确是很煎熬的一个过程。”邢燕军同时分析认为,导致吸烟者戒烟“半途而废”的另外一个原因是费用问题,戒烟一个疗程三个月,约需2000元,且戒烟不在医保范围内,由此导致不少吸烟者望而却步。另外,还有部分烟民碍于面子,认为上医院戒烟有些不好意思。

  “吸烟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首先需要足够的毅力才能戒烟。”邢燕军说,吸烟者在戒烟后其体内器官会发生一系列有益的变化,如20分钟内:血压降到标准水平;脉搏降到标准速度;手、脚的温度升到标准体温;24小时内:心肌梗塞危险性降低;48小时内:神经末梢的功能逐渐开始恢复,嗅觉和味觉对外界物质敏感性增强;1年内:冠状动脉硬化危险减至吸烟者的一半;10年内:癌前细胞被健康的细胞代替,肺癌的发生率降至非吸烟者的水平……邢燕军及其同事们在此呼吁吸烟者,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务必远离烟草!

  戒烟故事

  24年吸了17500多盒烟

  “老烟枪”成功戒烟后说,吸烟百害无一利

  受访者:张医生

  受访时间:5月28日

  受访地点:石家庄市第一人民医院

  受访者烟龄:24年

  戒烟时间:2009年5月31日

  戒烟感受:戒烟的过程痛苦而难熬,但风雨之后便是彩虹!

  说实话,因为吸烟,我和家人发生过数不清的争执,甚至吵架、被轰出来。不过,这些并未阻挡住我对香烟的依赖。我对香烟的依赖一直持续了24年,平均每天两包烟,工作繁忙时会更多。尽管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尽管我知道烟草对身体的诸多危害。

  不算不知道,一算下一跳,这24年我至少吸了17520盒烟。如果每盒烟平均按5元钱来计算,这期间我共吸了87600元。对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钱。更重要的是因吸烟而导致我身体每况愈下,常年被慢性咽炎困扰,时不时出现呼吸道疾病等等。

  至今我对第一次吸烟的经历还记忆犹新。那是25年前,也就是我的大学时代,我第一次接触香烟纯粹是为了满足好奇心。当时,我花了7毛5分钱买了一包“华光”牌香烟,几个同学凑在一起抽了起来。说实话,第一次吸烟的感觉真是太难受了,咳嗽恶心不说,还头晕。也不知从何时起,我对香烟有了依赖,随着以后参加工作及同学、朋友等应酬的增多,我对香烟的依赖越来越明显。

  2009年,我对香烟的依赖达到了空前的地步,可以不吃饭,可以不喝水,但绝对不能不吸烟。由此,我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这期间我暗下决心,尝试着戒了几次,可每次不争气的我都是“半途而废”。

  转折发生在2009年5月31日,这天是世界无烟日。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医院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签字仪式——医务工作者签名戒烟。就在我拿起笔签名的那一刻,我下定了决心:这次必须戒掉可恶的烟瘾。也就是从这天起,我把办公室所有的香烟及打火机统统给了朋友,并向他们郑重宣布:“我戒烟了!”

  不过,说实话,戒烟的确是一个痛苦而难熬的过程,这一点在刚刚开始的几天表现得尤为明显。心里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慌慌的,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看到别人吸烟那叫一个馋啊,真想从人家手里夺过来猛抽几口,过过瘾。有时实在难受,就猛喝水或吃零食。

  好在,在朋友和家人的监督下,那段时间我总算是挺了过来。

  我很快享受到了戒烟后的诸多益处,嗅觉灵敏了,慢性咽炎好了,头脑更加清醒了,呼吸也越发顺畅了,食欲和睡眠也得到了明显改善。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同事、我的朋友。

  现在,我远离烟草快一年了。很难想象,一年前的我还是个嗜烟如命的烟民。

  在这里,我有几句话想对广大烟民朋友说:吸烟真的百害无一利,戒烟没什么大不了,坚持一下,挺一挺你就会成功。

  本报记者 王凤伟

  问卷调查

  石市公务员

  吸烟率高达37.6%

  本报讯(记者 王凤伟 实习生 刘立立)石市爱卫办和石市疾控中心曾做过一份重点人群吸烟及控烟相关行为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公务员吸烟率高达37.6%,高于全市居民平均吸烟率14.4个百分点。

  这份调查是对1611人展开的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解全市公务员、医生、教师这三类人群吸烟及控烟情况。数据显示,公务员、医生、教师总吸烟率为15.8%,低于23.2%的全市居民吸烟率,但公务员吸烟率达37.6%,远高于医务人员和教师及居民的吸烟水平。

  调查显示,六成以上的被调查者知晓吸烟危害;四成以上吸烟者近期有戒烟打算;三分之一的吸烟者曾经认真地戒过烟。但只有2.8%的吸烟者戒烟成功,其中97%以上的戒烟成功者戒烟的原因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调查还显示,受访者中有八成的人认为应在工作场所尤其是政府办公机构的室内禁烟。认同在医院、会议室、公共交通工具和学校的室内禁烟的为90%。这说明重点人群对在工作场所禁烟的态度明确。同时,受访者中虽有近五成的被调查者表示所在单位有禁烟规定,但80%以上的吸烟者仍表示上班时会吸烟,这说明单位禁烟规定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调查中专家还发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即七成以上教师在过去一年里曾告诉过学生吸烟所导致的健康危害,有近四成的教师教过学生拒绝吸烟的技巧。但开展干预学生吸烟课外活动的学校不足四成。这说明学校并未把预防青少年吸烟的教育作为重点。

  ◎专家忠告

  家长在家吸烟孩子受害最大

  据新华社电在第23个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教育专家忠告说,在家里吸烟,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指出,孩子的模仿心理和好奇心比较强,父母在家里当着孩子的面吸烟,会增加孩子成为烟民的可能性。调查显示,与家庭中始终有吸烟父母的孩子相比,在父母双方都在孩子8岁左右时就戒烟的家庭里,孩子最终不会变成烟民的可能性高达近40%。

  有关调查数据还表明,如果吸烟者从年幼时开始吸烟并养成习惯,会有50%的几率死于与烟草相关的疾病。其中半数将死于中年或70岁之前,损失大约22年的正常期望寿命。

  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吸烟的危害不仅在于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引发其他许多社会问题。关颖进一步介绍说,我国一项调查表明,有95.7%的城市闲散未成年犯吸烟,而城市普通未成年人吸烟的只有5.2%, 两个群体形成明显差异。有的孩子与社会上有劣迹的人交往,就是从一支烟开始的。有的孩子为了筹钱买烟而引发了偷窃、抢劫等行为。

  关颖强调说,父母要检点自己,改变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不仅仅是个人健康的需要,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尽力减少香烟对孩子的危害。

  “请您熄烟!”

  ■昨日上午,河北红十字会的志愿者和一家网站共同发起了“请您熄烟”活动。志愿者们身着统一服装走上街头,手持烟灰缸,面露笑容地劝导正在吸烟的市民将香烟熄灭。活动负责人李晨钟说,“让人们在公共场所熄灭香烟,不仅倡导一种健康生活理念,也是培养为他人着想的意识。”图为一名志愿者劝说一位路人掐灭烟头。

  文/本报记者 牛家林 图/李晨钟

  ◎新闻背景

  世界无烟日

  据新华社电 今年5月31日是第23个“世界无烟日”。今年无烟日的主题是“两性与烟草:关注针对女性的促销行为”。

  全球现有10亿男性烟民和大约2.5亿女性烟民。世卫组织在日前发布的一份公报中说,国际烟草公司正将中低收入国家的女性作为新的市场开发对象,推出更多针对女性的清淡型香烟,并加大在这方面的广告投入。特别是利用美女来做烟草广告,使一些年轻女性误以为吸烟是一种时尚,是女性解放的象征,甚至错误地认为吸烟可以减肥。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