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偷”走了孩子的快乐?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31日06:06  燕赵晚报

  

谁“偷”走了孩子的快乐?
谁“偷”走了孩子的快乐?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里,孩子们有什么心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平时课业负担太重,家长工作忙碌无暇陪伴,很多孩子的儿童节愿望不是想要礼物,而是希望“没有作业”、“不上培训班”、“爸爸妈妈陪我一起过节”。

  作业多、考试多、培训班多,这是很多城市孩子每天生活与学习的写照。不少孩子希望“六一”节能摆脱这些负担,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

  调查

  学生:妈妈我也想退休

  正在济南上小学3年级的文文每周六要上4个兴趣班,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9点没有一刻得闲,以致9岁的文文十分羡慕退了休的爷爷奶奶,向妈妈提出要求说:“妈妈,我也想退休。”

  记者一位朋友的女儿正念4年级,时间表排得满满的。每天下午要上课外班,回到家吃完饭就赶紧做作业,晚上8点半就要上床睡觉。为了保证做作业的时间,已学了3年的钢琴课停了,电视也不让看。周六、周日两个下午学游泳,一个上午学画画,一个上午学英语。孩子整天疲惫不堪,不断地抱怨说:“我一点也不快乐、不幸福。”

  记者29日在广州市少年宫遇到了刚练完跆拳道的男孩小杰。今年10岁的他告诉记者,第二天周日还要来练钢琴。“我好希望‘六一’那天没有作业,也不要练拳练琴,可以轻轻松松地玩一天。”小杰说。

  家长: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快乐?是家长?实际上这些带着孩子奔走于各个兴趣班的家长也很无奈。一位坚持让孩子学钢琴4年的妈妈告诉记者,每天练琴的时间是她最痛苦的时间,孩子不是磨磨蹭蹭不想练,就是弹完一遍就跑了。每次她都得大吼大叫,厉声训斥,搞得身心俱疲。“我难道不心疼孩子?我难道不累?可是小时候不抓紧时间学点东西,以后功课越来越多,就没时间学了。我总觉得,童年时期还是不能荒废了。”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态。但有专家提出,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人的成长不是百米短跑,而是漫长的马拉松比赛,起点就开始冲刺不利于孩子一生的健康发展,应该科学合理地安排不同阶段的体力,不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和身体背上沉重的负担。

  对于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如果我们的孩子都有一颗爱心,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他的内心才会不时被快乐包围。

  警示

  过度启蒙教育危害儿童身心健康

  一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煽情广告,引领无数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行动:不到1岁开始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二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岁就开始学小学课程,初中就参加大学的外语考试……

  凡此种种,真的可以让孩子“成龙”“成凤”?

  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来华坦言,很多父母以为这就是早期智力开发,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受益。殊不知,父母们的这种强迫性早期教育,使孩子没有童年的欢乐,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严重的是可能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杀手”。

  天津市妇联和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近日对1054名未成年人家长的一份调查显示,有88.6%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有28.2%让孩子学习外语,20.3%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这份调查同时还显示,上述三类儿童的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没有参与此类学习的孩子。

  父母们为何热衷于“早期教育”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表示,父母们过度热衷于所谓的早期教育,其实是以“克扣”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睡眠时间为代价的。

  关颖说,过度启蒙教育必然以“克扣”孩子睡眠、减少玩耍时间、限制社会交往为代价,是对孩子健康权的隐性剥夺。可以说,当父母们为孩子的早慧及他们丰富的知识、多彩的特长感到欣喜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健康成长的需求。

  其实,很多父母也在为孩子们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而抱怨,但与此同时,却又给孩子层层加码而乐此不疲。

  关颖分析说,首先,与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以成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无关系。独生子女家庭育儿风险大、父母对孩子期望高,试图以孩子童年的付出为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做铺垫。

  当然,父母的焦虑和考试的“指挥棒”分不开,在我国,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在知识传授的狭小范围,而那些来自现实生活表现孩子童真的言行和孩子自身的潜能的发挥则不受重视。

  关颖特别指出,“独二代”比“独一代”更多地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限制。超前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有某些特长的孩子往往在分数上拔尖,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一些父母从中尝到了甜头,也促使更多的人对各种所谓“启蒙教育”趋之若鹜。

  专家们真诚告诫“望子成才”的父母:过度的启蒙教育,就当下来看,可能会让孩子表现得很出色,但是对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损害和为孩子社会适应所制造的障碍则贻害无穷。

  声音

  ◎

  把属于孩子的权利

  还给他们

  每逢六一儿童节,很多父母总是绞尽脑汁地琢磨送给孩子一件什么礼物。但教育专家指出,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把本应属于孩子们的权利还给他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在今日的中国,儿童自出生起,就享有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赋予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各项权利。但是,这些本来法定的许多权利,在成年人有意无意之中、在自以为的善意关爱中被剥夺了。

  数字

  ◎

  10岁以下学生

  7.1%是“网瘾用户”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联合发布的《小学生互联网使用行为调研报告》显示,中国10岁以下上网学生中有7.1%是“网瘾用户”,有网瘾倾向的约占5%。“看动漫、看电影、下载音乐”、“玩网络游戏”等娱乐追求是小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九成孩子玩过网络游戏。

  综合新华社报道

  ■跳皮筋、翻线绳、抽陀螺等传统游戏,曾经伴随几代人的成长,如今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各种电脑游戏。

  新华社发

转发此文至微博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