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学者 长者 仁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00:00  兰州晚报

记者 何燕 马军 实习生 蔡阳宗  稿件来源:

  

学者长者

  新中国电化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南国农先生即将迎来九十寿辰。8月2日,高校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和南老的弟子们,要为南老举行隆重的祝寿活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走近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民国时期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梅贻琦教授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毋庸置疑,即将迎来九十寿辰的南国农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在西北师范大学扎下深根的“国宝级大师”。他是我国著名的人民教育家,与年长6岁的挚友萧树滋教授,同为新中国电化教育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初见南老,便有此感,“如沐春风”。见到南老是在他的家中,门铃响过之后,不想南老竟亲至门前迎接。一头银发,一领白衫,精神矍铄,气度不凡。较之多数同龄者,南老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谈吐自如。怎么看,都难与90岁高龄的老人联系在一起。

  南国农1920年出生于江西清江一个家境殷实的商人家庭。1939年,南国农考入前国立中山大学攻读教育专业。就读期间,他品学兼优,才华横溢,社会活动能力强。很快,他就被推任为学生会负责人和江西学生会会长,与其时在该校任教的戏剧家洪深、音乐家马思聪等著名教授交往甚密,尤其是洪深,可谓亦师亦友。

  大学毕业后,南国农不乏机会从商、从政:号称“湘南首富”的外祖父要他去香港打理钱庄;而当时的教育部部长朱家骅对年轻有为的他颇为赏识,留他在自己身边担任秘书。然而,家财万贯也好,加官进爵也好,南国农志不在此。他之所愿,是凭借自己的才学和能力,用教育的手段去影响他人。寻求最优化的教育方式,早已成为他的自觉行为。

  南国农青年时代,抗日烽火燃遍全国。国难当头,他和当时的有志青年一样,选择了用话剧来做抗日宣传。他组织过“抗日巡回话剧团”,主演过当时非常有名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组织演出过名剧《密支那风云》和《少奶奶的扇子》。江西、河南发大水,他组织了赈灾义演,力邀洪深执导话剧《野玫瑰》,所得收入全部用于救济灾民……

  1948年,南国农被选送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先进的教育技术。不久,新中国成立,在异国他乡的他又拿起了话剧武器,自编自演《异国的困恼》,从纽约一直演到旧金山,一吐留学生“强烈期待新中国早日繁荣富强,中华民族扬眉吐气”之胸臆。获得硕士学位之后,他立刻响应周总理的号召,辗转回国,献身祖国的教育事业。

  开疆辟土

  一生“躬耕”电化教育

  早在上世纪40年代,南国农以电化教育委员会下设的电影教育委员会科员身份进入国民政府教育部,这让他初步接触到“电化教育”,由此,与之一生结缘。

  “南老,请问您是哪年来到兰州的?”

  “1953年,到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前身)。那时候,黄河上能走汽车,进城要坐羊皮筏子。马车拉来黄河水,搅一搅,稍稍澄清一下就喝了。”

  从应聘到西北师范学院支援大西北教育时起,57年一晃而过。南老在这里当教授也一当就是57年,不辞辛劳地为新中国最早的电化教育“开疆辟土”。

  当时,在国内电化教育尚属新鲜事物。他和莫逆之交萧树滋一起,见缝插针地普及这门学科。但动乱岁月来临,理想被迫束之高阁。改革开放,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成为共识。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组,建立了中央电化教育馆,结果发现真正懂行的人都扎根在大西北:南国农和萧树滋。

  在南国农的争取下,1982年,“电化教育”作为专章首次写入“教育学”的教材里,在全国性会议上,他提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发展电化教育,师范教育的教改突破口必是电化教育;全国首次电化教育培训班放在了兰州。其后,电化教育的学科建设、教材编写、期刊出版、理论构建一并铺开,南国农是领路人。

  南国农说,高等教育有两个公式,传统的公式是10:1:100,即每增加10个学生,就要增加一个教师和100平方米的校舍;而电化教育的公式是50:1:0,即每增加50个学生,只需要增加一个教师,不需要增加校舍的建筑面积。“所以说,电化教育是建设现代化教育的希望之路。”

  而今,电化教育早就获得了“身份证”,并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从专科、本科、硕士点到博士点,学科体系日臻完善;他的力作《电化教育学》被台湾新学识文教出版中心相中,购买了海外繁体字出版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在台湾最先出版发行的学术著作之一。而且,由他主编的《电化教育研究》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类权威期刊。

  虽已耄耋

  又有新的“五年计划”

  虽已90岁了,南老依然健朗,还在给研究生上课,“腿不太好,站着讲不了了。过去还带硕士生,现在只带博士生。”不过,南老一点儿也不服老,“‘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教授现在105岁了,我亲见他100岁的时候,还能站着讲课3小时。我坐着讲课,更没问题了。”

  西北师大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树煜,是南老所带的第三届硕士和第一届博士,师生感情很好。他告诉记者,“南老师虽然抽烟、喝酒,但身体一直很好,耳不聋,眼不花。坐那儿打麻将,可以打一个多小时不觉得累。”他还给记者讲了一件事,今年5月,南老到南京见他100岁的哥哥,老哥俩爬中山陵,只差一步就爬到顶了。

  如今,南老又有了新的“五年计划”:“新五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想做一个理论体系的重构。做好后,把设想的这个路线图和同行们在研讨会上讨论、完善,我希望能实现这个想法。”

  ■相关链接

  关于做人:

  “人中人”才是大丈夫

  一路行来,我国进步教育家陶行知是对南国农的一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人。南国农一直所倡导的“大电教观”思想,就深受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做人方面,他赞成陶行知所说,公平合理的社会里,不能有“人上人”,也不应该有“人下人”,要做“人中人”。

  关于对人:

  多点尊重 少点苛求

  “长于责人,拙于责己”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但南老不一样,他喜欢田家炳教授所言,“懂得尊重人,喜欢帮助人”。“我一直在用心体会这句话。我自己领悟到:对他人和同事,要多一点尊重,少一点苛求;对社会和集体,要多一点奉献,少一点奢求。不要总是报怨别人不好、报酬太少!”

  电化教育专家周君达深感南老具有“三风”:学者之风、长者之风、仁者之风。

  寄语青年:

  有朝气 要敬业

  南老一生都在探求“最优化教育”,就是让学生既能全面发展,又有个性特长,塑造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完美结合的人。“年轻人做事,我送四个字:朝气、敬业。”南老说,有朝气才能显现生命力,工作中暮气沉沉要不得,一定要敬业。应当把工作看作是自己的事业,敬重它,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