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去年她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弟弟今年又考上大学的她被学费难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03:37  新文化报

  主办单位:新文化报社 省慈善总会

  个人档案:

  姓名:刘晓威

  年龄:20岁

  高考分数:593分(理科)

  考取大学:吉林大学

  她的话:如果能有人帮助我圆大学梦,我会一辈子记住这份恩情。

  农村家庭,6亩地,供两个大学生,是相当艰难的。

  去年,刘晓威和弟弟两个人同时考上大学,但家里只供得起一个。

  因为是家里的老大,她把上大学的机会让给弟弟。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又复读一年,今年考上了吉林大学,但学费的问题再一次摆在全家人的面前。

  刘晓威家住在九台市沐石河镇拉腰子村12社。从九台市里出发,还要走30公里的乡路,在拉腰子村村口,刘晓威站在那里,远远地向记者招手,笑容亲切而可爱。

  妈妈一股火 突发脑血栓

  记者跟晓威进了一个农家小院。进了屋门,地上的盆里泡了一大堆衣服,上面放了个搓板,晓威刚刚洗完了两件。

  晓威的妈妈正在炕上躺着。20多天前,晓威的妈妈突发脑血栓,现在左侧的胳膊和大腿还都不好使,神志还清醒。说起女儿上大学的学费,妈妈突然呜呜地哭了起来。最难治的,不是她身体上的疾病,而是她的心病。

  晓威家只有6亩地。爸爸妈妈都是挺勤劳的人,农闲的时候,爸爸就出去找点零活干。这几年供晓威和弟弟上学,加上家里买房子,一共借了6万元钱的外债。这回女儿又要上大学了,钱再也没处借了,妈妈上了一股火,才得了这个病。

  去年她把机会让给了弟弟

  晓威家一共姐弟俩,弟弟小她一岁,为了能领着弟弟一起上学,妈妈让她晚一年跟弟弟同时入学。

  去年,晓威和弟弟一起考上了大学。弟弟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她考上了吉林师范大学。通知书一下来,父母就去借钱。

  晚上,晓威睡不着,听见爸妈在隔壁说着悄悄话,商量到底该去哪里弄两个孩子的学费。晓威听了,哭湿了枕巾。第二天,晓威跟妈妈说,她是家里的老大,弟弟的成绩又比她高,就让弟弟去读吧。

  班主任老师听说了这件事,很替她惋惜,替她联系了一个免费复读的机会,她就又读了一年,今年高考打了593分。考虑到离家近,她报了吉林大学,选择了物理专业。

  上学用过的书舍不得扔

  晓威的家很简陋,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家里最显眼的,就是摞了大半面墙的一摞书,有的书页已泛黄。记者随意拿出几本资料翻看,晓威的字迹工整而秀气。

  晓威说,许多同学毕业,书和资料不是扔了就是卖了,可她一本都舍不得扔。这些书,都是她从小到大用过的,无论拿起哪一本,看到自己做过的题,做过的标记,都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

  她说,这些书记录着她一天天成长的经历。从小到大,她特别渴望能上大学,从来没有想过如果不上学会怎么样。

  陈爽是晓威最要好的同学。陈爽说,晓威平时很节俭,从来不买新衣服,学习特别努力。

  她记得有一次,高考前模拟考试,晓威买了大量理科习题,晚上做到12点多,第二天凌晨4点多就起来接着做。

  录取之后去饭店打工刷盘子

  家里两个孩子都考上重点大学,在镇里她家还是头一个。

  晓威说,弟弟上学就十分艰难,刚上学时办理了助学贷款,为了能省些钱,弟弟每顿饭只吃3元钱的菜,一个月生活费才300多元钱。去年过年回来,晓威看弟弟瘦得不行,很心疼。今年暑假,弟弟也没回家,而是在成都打了一份工。

  爸爸妈妈实在没处借钱了,晓威还是没放弃,她太渴望能走进大学校门了。录取通知书刚下来,她就在九台市里找了一份临时工,给一家饭店刷盘子、擦桌子、拖地,月工资600元钱。

  晓威说,如果能有人帮助她圆大学梦,她会一辈子记住这份恩情。如果需要,她还可以帮助人家的孩子辅导功课。

  ■读者反馈

  32位读者

  争着资助王丛

  出身贫寒,却以666分的优异成绩考上北大,农安女孩王丛让无数读者感动。昨日,截止到17时,有32位读者打来电话要资助王丛。

  孙女士去年就在本报“圆梦大学”活动中,资助了一位贫困学子,今年她还想资助王丛,想为她提供所有上大学的费用。

  读者陈先生说,他上学时也是一心想考北大,后来因为家庭条件,去了另一所学校。看到王丛的经历,他再一次想起了自己。他想要资助王丛上学,打算近期有时间去王丛家看一看。

  鲍女士打来电话说,她刚开始工作,想分期资助王丛念完大学。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一名医生表示,愿意每个月拿出三五百元,给王丛一些生活费。

  本报近期报道的其他学子也一直受大家的关注。丁先生是德惠市一家驾校的管理人员,刚刚得了800元奖金,他打算再从工资里拿出200元,凑足1000元,捐给一名大学生。丁先生说,他当年上学的时候,也是受到了别人的资助。

  昨日上午,吉林省第二实验高新学校4年18班的13个孩子走进南湖公园,卖了6箱水和饮料。班长李兆群看了本报关于潘若强的报道,特别崇拜这位大哥哥。正好赶上学校暑期有个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陪伴下,花了两个半小时,卖了293.9元钱。下午,孩子们把钱送到报社。

  “我们希望大哥哥顺利迈进大学校门。”孙嘉康小朋友说,他们会向潘若强哥哥学习,考上一所好大学。

  本组稿件 本报记者 艾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