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桥:草根蓝领的天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08:46  深圳晚报

  邱禾

人民桥:草根蓝领的天堂
深圳1983年元旦春节商品展销会。刘廷芳 摄

  今天,许多深圳人知道的人民桥这个地点,是以公交车停靠的人民桥站为标识的,这个站点,设在深南大道的供电大厦边,车水马龙的深南大道上。人民桥站如同深南大道上的各个站点一样,热闹并普通着,匆忙来往的行人,并不会为人民桥停下他们的脚步。

  但是,如果是80年代末期来到深圳的人,他们记忆中的人民桥却不是这里,而是现在东门老街和电影大厦前的那座人民桥。上世纪80年代,深圳最早的商业区,就集中在这一带。而当年让人民桥在深圳变得人人皆知的,并不是人民桥本身,而是人民桥两岸用铁皮搭建的一排铁皮屋,当时的名称叫做“人民桥小商品市场”。

  80年代的深圳,商业远没有今天发达,人民桥小商品市场,几乎是普通深圳市民唯一买得起东西的地方。那段时间在深圳生活过、或者来深圳差旅的外地人,都逛过人民桥,都在那里买过衣服、鞋袜、磁带、录音机、进口烟酒等生活用品。当时人民桥的热闹和繁华,绝对不在今天的华强北之下。至于同期闻名全国的国贸、环球、国商这样的高级商场,对于只有100多块钱工资的多数深圳人来说,动辄几百几千的进口服装和电器,只能是偶尔用来参观一下而已。

  当时的人民桥小商品市场,被人民桥分隔成为了两边,从现在的电影大厦往老街方向走,还没跨过人民桥的路左侧,沿着河岸是一整排铁皮屋,每间铁皮屋只有一两个平米大,主要以卖服装为主,小小的店面挂满了从香港进来的衣服,男装女装都有,品种齐全,价格大概都在几十元的水平,别小看这小小的一排服装市场,却是在那个年代里,继广州高第街和深圳沙头角后,引领中国人走出蓝灰服装世界的重要先锋。

  在越过人民桥后的路右侧,是一间国营商场和零星的铁皮屋,以经营进口烟酒和录音机、录音带这些杂货为主。人民桥小商品市场的小店店主,大多数是深圳本地人和潮州人,北方人开店的,几乎一家没有。那个时候的周末假期,许多深圳人的时间,都消磨在人民桥两岸的铁皮屋里了,有时候一间铁皮屋子外面,围着好几层购买的人群,生意不是一般的火爆。

  谢大姐至今还保留着当时在人民桥买的蝙蝠袖毛衣,鹅黄色粗线编织的底色上,前胸织有一只大大的白色小狗,当时的售价是100港币,花掉了谢大姐大半个月的工资。这件蝙蝠袖毛衣,无论是新鲜的颜色还是活泼的狗狗,在当时都是绝无仅有的设计。那时无论是谢大姐回老家武汉过年还是出差,只要穿上这件毛衣,就能成为话题。

  如今,20多年过去了,黄色毛衣前胸的那只小狗狗,仍然那么栩栩如生,仿佛能说出谢大姐在深圳打拼的点点滴滴。

  跟谢大姐不同,老郭对人民桥的记忆,却是一场战斗。当年的老郭血气方刚,刚从东北大学毕业来到深圳。某个周末在人民桥市场,老郭买到了够劲的希尔顿烟,也买到了便宜的黑色棉袜子,从桥那边的烟酒杂货店逛到桥这边的服装市场时,老郭为了5块钱,跟开店的潮州老板发生了争执。听不太懂南方口音的老郭,犯了北方人的火爆脾气,与店主拉扯起来,还没几下子。人高马大的东北老郭,就将小个子的南方店主和店主的几个帮手,统统打到了铁皮屋子后面的河坡上。一时,河边上百人围观,老郭天不怕地不怕地对着几十个南方人,一副拼命三郎的架势,直到警察赶来,才解决了这场河边的南北大战。

  谢大姐和老郭,都是老深圳了。与这个城市共同成长的经历,让他们和这个城市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跟当地人一起,构成了今天深圳人的新组合。

  虽说当年的人民桥小商品市场,已经消失在深圳历史的尘埃中,但是,对于谢大姐和老郭这样千万个老深圳来说,当年河边的那些铁皮屋,那个热闹的人民桥小商品市场,仍然是他们深圳记忆中难忘的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