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巴:招手即停的温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08:46  深圳晚报

  徐斌

中巴:招手即停的温暖
2008年转型后的专线中巴。深圳新闻网

  上世纪80年代来深圳的时候,觉得深圳的交通真好啊。除了宽敞的公共汽车,还有满街跑的中巴车,这些中巴有个一听就懂的名字,叫“招手即停”。

  说起招手即停的好处,先要与我读书时的城市武汉的交通状况做个比较。上世纪80年代,一般老百姓打出租车还太奢侈,除了自行车外公共交通就是大众出行的唯一选择。武汉市的公共汽车,真是体现了武汉的“特点”:拥挤、吵闹、鱼龙混杂。大学四年,我们只冒险过了三四次江到长江对岸的汉正街逛街,每次挤完轮渡回到武昌,远远就看见汽车站黑压压等车的人群。经过一次次追逐、推挤,眼看着两三趟车跑了才能挤上车。上车之后,几乎从未幸免,一定能听到一场或多场精彩的吵架——售票员和乘客之间、乘客互相之间口水泛滥的对骂,几乎成为武汉三镇一景。当然,拥挤的公交车上还塞满了扒手、性骚扰者,同学们一路守望相助,从车上挤下来就如同经历了一场战争。

  那是计划经济的年代,公共汽车售票员都牛气冲天,铁饭碗啊,谁敢招惹。深圳因为提前一步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招手即停”的中巴承包给了个人或小公司,一辆十几座的中巴车一般一个男司机、一位女售票员,不是夫妻就是亲戚,配合默契,态度和蔼,热情点钱,周到送人。售票员不畏危险地从车窗处伸出半个头来招揽,所以能远远看见“招手”的客人。目的地到了,客人只需大喊一声:“有落!”中巴一定送到地点、停车下人。从武汉计划经济的公交大战一步踏入深圳小巧快捷方便的“招手即停”中巴,那种感觉真是太爽了。

  当时中国还是个自行车大国,但深圳街头的自行车车流跟内地城市相比要逊色得多,应该是因为大巴、中巴非常方便的原因吧。

  我怀孕的时候家住南山,每天坐中巴到市里上班,自从穿上孕妇裙开始,就受到中巴特别的礼遇。向来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的中巴,这时一定稳稳地停下、耐心地等着我上车,售票员则把靠门边的位置让给我;到站了我起身快了点,售票员还边护我下车边责怪:“你慢慢下、慢慢下啊,小心一点。”我退到路边,看中巴小心翼翼地从我身边开走,心中留下丝丝温暖。那就是我记忆中温暖的深圳中巴。

  当然,中巴上也不是永远这么纯净,打扑克牌的骗子喜欢在中巴上作案。车一开,他们就把中间的椅子打开开始玩,我们这些“老深圳”一看就知道是骗局,离他们远远的,可永远有刚从内地来的新人上当受骗,一转眼失去几百上千。还有小偷专盯中巴上打盹的乘客下手,有人醒来后发现裤子口袋被刀片割破、钱包消失无踪,当时就在中巴上嚎啕大哭。对骗子和小偷,中巴司乘人员敢怒不敢言,最多下次看见了认出了,任他们招手也不停,跑了算了。

  “招手即停”的深圳中巴给了我们十年方便的交通生活,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特区关内关外大发展、接着又是21世纪私家车的普及,中巴渐渐退出了特区交通的舞台。今天,我们开着有空调的私家车上下班,再也不用担心骗子和小偷,也不会因为招手即停的中巴扰乱交通而烦恼。然而,一家一辆车耗着越来越金贵的汽油、上下班时人和车都堵塞在路上、头顶上的蓝天越来越暗,这时还会怀念起招手即停、落后但很亲切的中巴。

  城市的进步将它们淘汰了,它们成为留在记忆中的城市故事,而那些在特区经过的岁月也跟着中巴,渐行渐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