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头顶是烈日 脚下是热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2日11:18  新安晚报

  炎炎夏日,骄阳炙烤大地。许多市民出门都装备了五花八门的“防晒武器”,然而,有这样一群人,面对袭来的滚滚热浪,他们却要穿上长袖的工作服在室外辛劳。他们享受不了空调房里的凉爽惬意,也没有吹吹电扇的闲暇,他们是这座城市里再普通不过的一群人,他们共同的名字叫环卫工。

  本报讯天气热,很多非空调车的公交驾驶员很难享受到清凉,高温下他们尽职尽责工作,对他们来说,一旦中暑,危及的就是整车乘客的安全。昨天下午2点多,记者从康居时代花园站登上一辆127路公交车进行了一番体验。

  等了十多分钟后,记者上了一辆127路公交车。记者上车后发现,这趟车是从瑶海停保场开过来的,康居时代花园站虽然是终点站,但是这里并没有设临时休息的站房,所以公交驾驶员只能开个循环线才能回到停保场作短暂休息。“来回两趟要2个小时左右,全在车上,很难受。”127路公交车的杨国其师傅告诉记者,这条线路来回有37公里长,只有一个底站能停靠休息,所以每次都是开两个小时才能休息10分钟左右。

  在停车上客的空隙,记者看到杨师傅拿起手边一大杯水赶紧喝了一大口。杨师傅告诉记者,每次到瑶海停保场那边的休息站房都要装满满一大杯水,即使这样,2个小时下来,水也不够喝。“随身还带着人丹和风油精。”杨国其师傅告诉记者,开车过程中,思想要高度集中,一旦觉得发晕或者不对劲的时候就赶紧搽点风油精,开车千万不能中暑了,否则就是对一车乘客的不负责任。

  记者正在感慨做司机不容易的时候,杨国其师傅看到旁边驶过一辆17路公交车时,告诉记者,那种车的发动机放在车前面,司机坐驾驶室里更热,温度估计都有60多摄氏度。随后,记者从127路公交车上下来又搭乘了一辆17路公交车,公交车司机彭师傅告诉记者,这个发动机本身发出的温度让驾驶室里感觉火热,虽然头顶上方有个小风扇,但是吹出的风都是热的。“温度太高,擦车的湿毛巾一趟下来就干了。”

  姚凯本报记者 夏丽霞

  树阴是避暑胜地

  昨天下午3时许,记者来到望江东路与金寨路交叉口。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附近,记者看到几位环卫工人正在辛勤作业。橙色长袖工作服,下身穿着长裤,看上去像是被包裹起来一样。一顶简陋的草帽,脖子上的一条毛巾,这就是他们全部的“防暑设备”了。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老人姓孙,是包河区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老人说,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很大,如果上早班,4点多就得上岗,要一直干到中午12点多才能休息一会儿。“下午更热啊,尤其吃过午饭以后,那时候是最热的。我们连扇子都没有,实在热狠了,就坐在路边的树荫下歇一会儿,拿毛巾擦擦汗。”

  环卫工于大姐全副武装

  汗水湿透了毛巾

  “辛苦是辛苦,但活总还是要干啊,地上干净了,辛苦一点也值得。”环卫工人于大姐说。记者看到,由于灰尘太大,于大姐一直戴着口罩工作,头上的毛巾已经透湿。“哪还有水啊,那都是汗。”于大姐告诉记者,现在这天气,毛巾已经起不了什么作用了,但又没有其他降温的法子,只能将就着用了。“我们要一直干到晚上,累是累,不过等太阳下山以后,会稍微感觉有点凉快。”

  衣服上能敲下盐粒

  每天要喝八壶水

  58岁的崔宏华矮小精瘦,甚至还有些驼背。大草帽几乎遮住了半个脸。他左手手腕上缠绕着一块湿毛巾,时不时抬起手擦一下额头上的汗珠。一身环卫工人的装扮下,最引人注目的是脚上一双灰白色的跑步鞋。“这么晒的太阳,能不热吗?我扫了两年地,最主要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生计,可我能吃苦,能在苦里面找到乐趣。”崔大爷和记者聊着,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

  这么热的天气,许多年轻人都扛不住。崔大爷告诉记者,他每天都带着一个500毫升左右的小茶壶,一天至少要喝掉8壶茶水。“现在天气热,西瓜卖得好,可这卫生不好搞。到傍晚,一路上全是西瓜皮。”崔大爷向记者小小地“抱怨”了一番。话说着,路上刮起风来,崔大爷顶着大草帽,追撵起一张飘飞起来的塑料纸。

  本报见习记者 邵婧 任勍 本报记者 陶娜 摄影报道

  本报讯“同志,这里不能停车,请到前面的广场停车。”昨天11:20左右,明光路汽车站门前,瑶海交警大队二中队民警徐佩勇正在执勤。中午的太阳照得人眩晕,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汗水在徐佩勇的脸上肆意游走。

  “每天11点到12点是高峰时段,这里车流量和人流量很大。这几天车站内部的停车场地在改造,也导致路面上违章停车的很多。”徐佩勇边指挥交通边向记者介绍道。

  “今天路面温度肯定在40度以上,太阳晒着皮鞋烫脚疼。”不过徐佩勇说,这还不是夏天最热的天气,最热的时候路面温度有时候达到五六十摄氏度,往路面上一站,两分钟衣服里里外外就湿透了,“一到夏天,我们就天天在路面上洗桑拿,排毒啊。”徐佩勇笑着说。记者看到,徐佩勇随身携带了一个水杯,这个水杯比普通的水杯要大一号,“大概能装600毫升水吧,我每天上午三杯,下午三杯。”徐佩勇说,夏天流汗太多,身上的盐分都被带走了,所以他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分别喝一杯盐水,“晚上回家,衣服都变硬了,能从上面敲下盐粒。”

  休息的时候,由于里外衣服都是湿的,徐佩勇也不敢直接走进空调房,而是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坐下来喝喝水,吹吹自然风,“休息一会还要到路面上执勤,如果反复从高温环境直接进入空调房间,身体吃不消。”

  王彭 本报记者 彭玲

  温馨提示

  中暑了,别忘记你的权利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采访了高温中暑者,但是他们中鲜有人知道中暑也算是职业病,算一种工伤。

  “在高温、高湿场所因工作引起中暑,认定为工伤。”合肥程东林律师告诉记者,根据我国《职业病防治法》,高温已被列为法定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性中暑也被列为法定职业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而引发的中暑,属于工伤的范畴

  程东林律师告诉记者,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职工一旦发生中暑,用人单位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速报,并在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进行报告和申请,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等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职工被确诊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认定为工伤后,中暑职工即可按照相关法规享受工伤待遇,已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医疗费用将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如果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医疗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程东林说。

  本报记者 陶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